细思极恐,鸳鸯殉主,是贾母早就算计好了的?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第110回中,贾母升天后,鸳鸯也上吊死了,贾政以“殉主”之名慨叹鸳鸯忠诚,并吩咐连夜买棺,随贾母殡一起送出,而鸳鸯嫂子也由此得到了100两殉葬银子。

鸳鸯殉主,得了“忠诚而刚烈”的好名声。

烈女得了好名声,也还是有人替她不值而气愤不已:贾母这封建无情的老毒妇,套着伪善的慈祥样儿,生前无情压榨鸳鸯,死后也要鸳鸯陪葬,如果提前为她谋划,鸳鸯何以走投无路而自杀?

贾母真的如此险恶?鸳鸯真的不想活了吗?

或许未必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贾母算计鸳鸯殉葬?

“贾母算计鸳鸯殉葬”,这其中有着深深的误解。

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鸳鸯嫁不出去,只能死,鸳鸯嫁出去了,就幸福了;导致鸳鸯没有早日嫁出去,是因为封建老毒妇贾母不提前安排婚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一个烈女生存独立性,寄托在婚嫁上,是不是有种精英脑缠上裹脚布的味道儿?和“北大三女生”臭脚发言有得一拼。这是误解一。

且由此而引出“贾母算计鸳鸯陪葬”,这中间是否断了很多逻辑链条和人性复杂细节?清末前民间文本或许有这样单薄的主线逻辑,但《红楼梦》必然不是。这是误解二。

消除误解,只需搞明白贾母为什么不提鸳鸯婚配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鸳鸯难以婚配。

《红楼梦》第46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写到鸳鸯抗婚,大意是老色鬼贾赦想纳鸳鸯为小老婆,托邢夫人、凤姐和嫂子当说客,鸳鸯不从,一气之下请贾母主持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鸳鸯故意放话给平儿袭人,暴露婚嫁想法。

关于贾赦大老爷,她冷笑道“三媒六聘作大老婆也不能”;关于链二爷,轻视道“怎么还在说这混帐话”;关于贾宝玉,又气又臊怒对好姐妹拿她开玩笑。

贾府三男主子为什么不适合?

贾赦,高龄老淫虫,不务正业;贾链与贾赦是父子,不可能娶父亲要的姑娘;至于宝玉,贾母已把袭人配作姨娘了,鸳鸯不会争。

贾府人不合适,那外头人行?

“外聘作正头夫妻”,或许是鸳鸯最好的选择。但这条路被堵死了,因不满抗婚,贾赦已放狠话“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

一没合适人选,二婚配有风险,所以鸳鸯“誓绝鸳鸯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贾母对鸳鸯婚嫁非常谨慎。

贾赦谋鸳鸯,瞄准的是贾母的钱。

鸳鸯已30多,年轻貌美不是贾赦看中她的根本原因。

鸳鸯掌管着贾母财政大权,如果真的被被讨作小老婆,那就是贾母变相让儿子串掇心腹共谋财产。同理,贾母对贾链也不放心,在责骂完贾赦后,她试探凤姐,“你带了去,给链儿放屋里”。凤姐可是聪明人,笑说“链儿不配”来撇清关系。

贾母谨慎对待鸳鸯婚嫁,皆因事关家族利益。所以能娶鸳鸯的人必定经过贾母把关,只因过于谨慎思虑,而被套上“算计”罪名,多少有点言过其实。

那有没有可能贾母趁鸳鸯”不嫁“,就等着让她陪葬?

也有可能,但这也是因为“先入为主”把贾母看作“封建老毒妇”了,这涉及到贾母形象被颠覆的问题,下文作解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贾母的烦恼在别处。

贾母是封建宗法大家族的太上家长,主要关注家族兴衰成败,她最大的烦恼不在鸳鸯婚嫁,而是如何扭转日趋没落的贾府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苦一个妇道老人家,要呕心沥血在男人家业上?

仔细想想,贾府有哪个男丁能守得住家业?

贾敬沉迷炼丹,贾赦荒淫无度,贾政没有才华,难担重任;贾珍好色,贾链也沉迷淫乱;独独宝玉聪明机灵,才华人品俱佳,虽然讨厌仕途经济,但也是贾府最后的希望。

这就回到了《红楼梦》主线情节:宝黛“木石前盟”。

黛玉聪慧有治家才华,可惜身体虚弱个性不讨人喜,和宝玉爱得死去活来,偏偏中间横加薛宝钗。就解决宝黛问题,贾母已像丢了心肝一样六神无主。

此种境况下,只能暂放下鸳鸯事宜。

鸳鸯作为贾母私人秘书,聪明人哪能不理解贾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鸳鸯真的是殉主吗?

这个问题需要探讨:鸳鸯是具有现代觉悟的女性角色,殉主这等愚忠封建行为是否符合?另外鸳鸯是不是只有殉主这一条活路?

贾母死后,贾政说“好孩子!不枉老太太疼他一场!”

贾政什么人?

封建道德感厚重之人,他潜意识认为,鸳鸯殉主才符合忠诚的封建礼教。

鸳鸯是真想殉主吗?

在第110回中,企图自杀的理由,呼应了第40回的“誓绝鸳鸯偶”:“身子没着落”“老爷乱世为王”“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死了干净!”。大意是,没有贾母做靠山,贾赦会让她生不如死,还不如死了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那时思考的是,贾母死后贾赦报复,自己活路艰难。

一个真正愚忠殉主的人,应该是想贾母生前待她如何好,为表忠心,唯有一死了之报恩,任谁也阻挡不了。可鸳鸯是怕被报复被蹂躏,而寻死。

所以,鸳鸯作为封建礼教下,具有现代觉悟的女性角色,殉主不符合其人物特性。

更何况她并不想死,也不想以殉主形式结束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继续往下看。

她哭着想“一时怎么样的个死法”的时候,看见了秦可卿,在引导下选择了上吊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特别有意思。

一个敢于激烈抗婚的烈女,把退路都想好了,怎会不知道死法?贾母死后,她可以割腕、撞柱子、投井、吞金、再不济就撞棺木,这不是更符合殉主?真正想死的人何愁没有死法?

连高鹗狗尾续豹的结局,都能察觉到鸳鸯不是真的想死,怎么有人随着贾政的“认为”,片面觉得鸳鸯殉主?

诚然,在封建时代皇家政权统治下,贾府无一人能逃生死问题,特别是女性生死问题,这是莫大悲哀。但这莫大悲哀的造就,应该是人物个性和命运激烈碰撞下的产物,这其中有着没被发现的人性幽的复杂性。

这复杂性就是,鸳鸯还想有活路,即便死会是她最后的结局,她也想尝试活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回看“鸳鸯抗婚”,即便愤怒气头上,但也能看出鸳鸯处事分寸得体,深谋远虑。

邢夫人当贾赦说客,鸳鸯保持丫鬟该有的羞赧,虽拒绝但“低头不语”;她猜到邢夫人被拒后,会找凤姐商议,于是装病向贾母请假,此时依然游刃有余。

平儿和袭人来谈话,也是基于好姐妹立场说了体己话;再往后竟没想到“九国贩骆驼”的嫂子也被差遣来,心里急了,大骂“把我送在火坑里去”。嫂子被骂回去了,邢夫人无计。

此时鸳鸯心里是有谱的,只要处理好了,也不必惊动贾母。这步棋走得很稳当,也深知邢夫人和凤姐尿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嫂子走后,她哥哥又被差遣来,鸳鸯不想搭理,但不想贾母疑心于是还是见了。

这个时候,一切还在掌控之内。

但是!但是!但是!这里的“但是”很重要!

但是贾赦这淫棍对着哥哥放狠话,不管鸳鸯嫁不嫁他,往后都没有活路。鸳鸯听后,已气得无话可说,但依然保持淡定,假意答应,并领着哥嫂见贾母求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才有了“鸳鸯抗婚”的最高潮剧情。

鸳鸯在处理贾逼婚事件,进退有度,本想小事化无,所以在能掌控的范围内,她没有让贾母疑心,也没想过让贾母处理。整个过程,处理节奏稳妥,轻重缓急得当,鸳鸯这聪明劲儿是自带的,也得益于贾母。

所以连凤姐也忌惮三分的人,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不会找贾母救命。

被什么逼急了?

被死亡逼急了。鸳鸯怕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说不怕死才抗婚吗?怎么又怕死了?

这里的“怕死”,并不是对鸳鸯的否定,恰恰是对鸳鸯的肯定,怕死才会超强生存意志。

大概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誓死不嫁老淫虫的果敢刚烈,这里好理解;第二,是想探寻新的活路。确切地说,是怕“大好前途”被贾赦毁了。鸳鸯肯定不愿屈身成为老淫虫小老婆,且还冒着被贾母疑心共谋财产的风险。

在贾母面前誓死不嫁,不嫁贾赦也不嫁贾链,洗脱共谋财产的嫌疑;在贾母面前说出贾赦骚操作和威胁,请求解除危机以保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鸳鸯还真信贾母,难道不怕贾母逼婚?

鸳鸯深知贾母性情,但为了万无一失,她留了一手。她说,就算贾母逼着也不行“一刀抹死算了”。这话是在表忠心,也是表达不嫁贾赦的决心,更是铤而走险以死来让贾母保她。

毕竟,贾母离不开鸳鸯。

一个人求生意志的强大,在于不怕死的同时要谋后路,她不怕放手一赌。

赌什么?

赌谁先死:先赌贾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赌贾母的?

因为贾母是她的保护伞,贾母不死,才有活路生机。

她表示,若有造化,就死在老太太前头,可若没有这个造化,那就要么跟着老太太一起去了,或者去当尼姑。

她的说法极为巧妙,很能撩动贾母的心疼。

原文鸳鸯连续用两个“若”和“或”,把生死活路的备选方案都想好了:死在贾母前是幸运,如苟活下来也伏侍贾母至死。即便贾母归西,我也不会被家人婚配任由蹂躏,可能一死了之,可能当尼姑。

这个赌局,她必赢。还是那句话,贾母离不开鸳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值得拍手称赞的是,她还敢赌贾赦的命。

假如贾母死了,到时怎么办?

鸳鸯把贾赦会对付她也考虑到了,她想的是,就算老太太归西了,至少这个老色胚也要守孝三年。

鸳鸯认为贾赦要守三年孝,他不可能纳小老婆,她可以逃过一劫,而这三年里,贾赦也可能因“上了年纪,行事不妥”死了。

这不是胡说哈,鸳鸯拒婚后,贾赦另娶了小老婆来泄愤。一个泡在淫缸里的50岁老头,身体不好也得到凤姐和邢夫人验证,说不定守孝期间,纵欲归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也在思虑范畴内。鸳鸯把活命间期设为三年,那三年后呢,贾赦死了,即便贾母不在,也能活命。那个时候,又是另一回光景了,怕什么。

综上所述,就鸳鸯处理抗婚,与贾赦抗争谋活路来看,鸳鸯并不想死,也不想殉主。至于寻死,是她所有抗争活路中最下下下策的想法,肉身保不住,那就以死保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最终结局必死无疑。

鸳鸯势必也是与命运抗争一番而不得,才死去,如同贾母无法扭转贾府没落的事实一样,鸳鸯也无法扭转自身的命运。这种人物的抗争感,更符合鸳鸯的烈女特质,也更能凸显封建社会现代女性的觉醒。

一句话总结,抗争谋活路而不得,才是鸳鸯真正可爱且可悲之处,而非愚忠殉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高鹗版本的狗尾续豹?

“贾母算计鸳鸯殉葬”的观点形成,拆开细看,要么是对贾母形象的误解,要么是过于相信鸳鸯殉葬情节的描写,两者一组合,就诞生了某种合理又荒谬的看法。

这和高鹗版本的狗尾续豹有很大的关系。

前80回的贾母形象,是满足可敬可爱的老祖母,也是威严的治家能手。贾府的人对她的爱戴从日常称呼也能看出来,例如凤姐叫她老祖宗,尊敬又宠爱;僧侣们叫她老菩萨,是个慈悲大善之人;就连刘姥姥,都叫她老寿星,福气慢慢的称呼,而众人则亲昵称呼贾母。

如称呼有着溜须拍马的嫌疑,那和孙辈们吃家宴、打麻将、玩闹耍嬉,那么页能体现出贾母的鲜活和亲切。试问一个蛇蝎心肠和仗势欺人的老太太,会有这样的表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真说仗势欺人,谁也比不过凤姐了。

在第29回中,小道士被王熙凤痛打,贾母呢则耐心安抚,仅仅从凤姐和贾母对待小道士的方式,也能分出来谁比较厚道。

即便是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大家长,性格具有局限性,但也只是对于家族没落的无能为力,且贾府的支撑靠着贾母,贾母如果没有大肚量、大气度和大格局,做不到令人敬畏和服帖。

但后40回的贾母形象,却开始被颠覆了。

贾母由一个充满慈悲心的高贵老祖母,摇变成沉迷佛道,且没有思辨能力的老巫婆。在第82回里,凤姐和宝玉接连遇梦魇,当众人纷纷传言是鬼神作怪的时候,这位治家的大家长,竟然口中振振有词,喃喃自语“阿弥陀佛”,丝毫没有庄重格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贾母信佛不合理吗?

合理,但前80回被描写得可爱可亲,如今却和迷信婆娘没差别,这360度的反转,就是不合理。

除此之外,贾母形象的颠覆还不止于此。更主要的是在明知“木石前盟”已定的情况下,贾母竟放弃黛玉转向薛宝钗,并大赞其是好媳妇儿人选。

看看是怎么说的,“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那给人做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虽然如今宝玉到底是娶了谁,依然有不少争议。

可前80回的贾母,再认可宝钗,页只是客气称赞处世平和。这明显是礼貌性赞美,但这里,贾母已直接把黛玉和宝钗比较,“林丫头……心重些……不大很结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母在《红楼梦》的形象功能上,除了见证贾府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没落,也彰显了其认可自由爱情的追求,如今,在高鹗续写下,贾母之前是黛玉的好外婆,现在却是个狼外婆。反差之巨大,以致于让人觉得乱写。

书中关于贾母形象的颠覆细节众多,这里不一一罗列。

而其实高鹗版本,对鸳鸯殉葬的描写也不符合前80回的线索伏笔。鸳鸯的结局势必是下场很惨,但绝不是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胆开个脑洞,联系上下文鸳鸯最害怕的婚嫁问题,以及贾赦对其怨恨之深,为了凸显鸳鸯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和抗争而不得,她或许是被贾赦派众人侮辱后,因羞愧而上吊自杀。

从贾母的现象到鸳鸯的殉葬解决,最终结论是,贾母罪不至于背上“人心险恶”的罪名,那么鸳鸯也不是殉葬而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秀文献检索:

  1. 《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第二章 奴才是这样练成的:第111-115页 鸳鸯作为贾母“私人秘书”的悲哀;
  2. 曾扬华《大家小札系列 末世悲歌红楼梦》;第274- 279页 贾母的烦恼;
  3. 风之子著. 风语红楼[M]. 2020 ;第188-第189页 贾母为啥不喜欢贾赦;
  4. 王昊著《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第223 -第225页 贾母的形象功能
  5. 中国大陆陈景河. 《红楼梦》与长白山文化[M]. 2018 ;第384-第390页 七颠倒贾母形象,续书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