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报人普利策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办普利策奖,也叫普利策新闻奖。

主要奖励这一年最为重要的美国本土媒体。这个奖跟诺贝尔奖不一样,普利策不对外。除非是刊登在美国国内报纸或者网站上的照片。

所以2012年法新社也因拍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起自杀炸弹爆炸事件得过普利策突发新闻图片奖。这是一个相对少见的例子。

普利策奖主要还是奖给美国自己的媒体的。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不奖给中国媒体人了。

今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颁给了《纽约时报》,理由是它对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针对以色列的袭击以及以色列军方在加沙的回应而进行的“广泛且具启示性的”报道。

突发新闻摄影奖颁给了路透社的摄影团队。他们的获奖照片记录了哈马斯10月7日在以色列犯下的暴行以及后续的以色列-哈马斯冲突在最初几周的时间内在加沙造成的破坏。今年,普利策奖委员会还向勇敢报道加沙冲突的记者和新闻工作者颁发了特别贡献奖。

这反映了一种新闻中立。

包括了关于哈以冲突首先动手的哈马斯,在去年10月7日针对以色列平民发动的大规模袭击的报道,也有后续冲突产生之后的加沙情况的报道。而破坏加沙的,当然也包括以色列的一些无节制的进攻。可见,普利策奖的不是只有一种视角和倾向。

有意思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这段日子,学生在搞运动,与美国警察对抗,表示支持受难的巴勒斯坦人。当然,这些新闻学院的学生也许太“白左”了,但是他们本身也是普利策新闻精神的显现,虽然他们没有去现场,虽然大部分游行的学生没接触过一个活生生的哈马斯,但是他们关心世界局势啊,他们敢于发声,冲这点就够了。

据说美国的很多中产,年轻时候都干过像今天美国大学生游行支持巴勒斯坦这样的事,但是只要干过几年的正经工作,他们也就过上了精致优渥的富人生活了,完全忘了当年的事。

而美国大学生的挺巴运动,还是值得称赞的。他们不回避一种对“公共性”的关怀,哪怕是与美国政府的立场相左的,但是他们也要发声。

新闻从业人和新闻学院的学生其实是两个概念,新闻人是要去一线的。

像我们中国也出现过像李微敖这样优秀的调查记者,我们也有自己的新闻人的传统。国内也有类似普利策新闻奖的一个东西。调查记者是延续这个传统的核心。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短视频博主“周叔走农村”对新闻专业的女生问了这个问题:“大部分退休工人拿5000,那你觉得你们辛辛苦苦干这么久,你们才拿5000...”

这个新闻专业的女生说:“这个太敏感了,不可以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太知道进退了。在谈及公共话题的时候立刻色变,说这个太敏感了。不说为千里之外的苦难发声,连对自己切身利益的话题聊两句的勇气都没有。

但是新闻人的基本素养,不就是比普通人对公共事务要再“敏感”一点吗?

可能是我理解错了。

或许是这位国内新闻专业的女生觉得,这个话题“敏感”,而不是她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