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西侧,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近30万件。

2023年底随“山西博物院志愿者万里行”有幸参观,兹做一简介,顺便复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博物馆常设展为“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从2楼到3楼,沿历史脉络介绍成都风貌,分为四个部分:

一、九天开出一成都——先秦时期的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石器晚期,成都平原有一支考古学文化叫宝墩文化,年代约为2500B.C.~1700B.C.(不同出处说法不同,年代略有差距),是一个古城址群,以成都新津宝墩古城为代表。这些城址表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发展为三星堆文化,再接续十二桥文化(金沙遗址为代表)和晚期巴蜀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羊子山土台是商周之际古蜀人祭祀的场所,人工堆砌,三级四方,高10米,底边103.6米,是我国先秦时期最大的祭祀礼仪性高台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时期316B.C.司马错伐蜀,巴蜀并入秦国,巴蜀文明融入中华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早期成都商业街船棺葬是重要的发现,现存船棺、独木棺17具,是开明王朝的王族或蜀王的家族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船棺葬是以船形棺为葬具,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四川地区的船棺都是用大楠木制成,削去上部一部分做成棺盖,中部挖空,底部略削平为船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土的漆器十分精美,髹黑漆,涂朱,用线面结合的方法绘制复杂的纹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犀

是秦汉时期的遗物,长3.3、高1.7米,重约8.5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犀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纹饰古朴,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卷云纹,身侧留有施工造成的损伤痕迹,犀角缺失。

《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蜀王本纪》也记载了此事,古人认为犀角可以分水,辟邪,解毒,做石犀以镇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犀的出土经历也颇为传奇,1973年天府广场建电信大楼,打地基时石犀曾被发现,石犀左侧一些凿痕是当时施工留下的痕迹,当时未出全貌,以为是石象或石马,因工期紧,石犀太重未能移动,就地掩埋了,2010年电信大楼被拆,有了现代技术手段,2013年石犀出土,如今成为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者考证石犀的历史记录,结合出土地层和雕刻形象、技法,认为是汉代仿制的石犀,原本在河边,如今沧海桑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