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对印度现在还无处不在的种姓歧视感到不可思议。这是明显的残酷剥削、压迫,应该反抗,追求平等。如果和平的方式不行,那就用暴力的方式。总之,应该革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事实上,印度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中国王朝末期那样的农民起义。印度人不管遭受多大的苦难,选择的都是忍受,而不是反抗。要搞清楚为什么是这样,就必须深入到印度的文化中,探究印度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国人的视角去哀叹。

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在中国100%正确,中国人十分能理解,普遍接受。但是在印度,这句话似乎认可的人就不多。

产生这种认知差异的原因,是中印两国人民文化心理不同,追求目标不同。

中国从殷周易代后,就是典型的世俗国家。中国人几千年来,普遍追求的就是现世的成功,儒家是典型代表。小到安稳生活、中到财富地位名望、大到社会伦理理想,都需要从现实社会中追求。因而对现实中的剥削、压迫格外敏感。一旦外在的压迫导致追求目标无法达成,很容易累积不满。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进行反抗斗争,如果反抗斗争很普遍,往往演变为大规模农民起义,轰轰烈烈的革命。

印度则几千年来就是一个沉迷在宗教幻想中的国家。印度人对现实中的各种不公、苦难不甚在意,也就不反抗甚至革命了。印度人对现实的成功兴趣也不大,反而孜孜以求宗教解脱。“梵我一如”是印度人的最高理想,即精神从肉体中解脱出来,达到与“梵”合一。解脱的方式是苦修和冥想,让自我感觉达到一种神秘的、超验的状态。

印度人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心理,则跟他的历史发展有关。

印度人从精神上接受等级压迫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分批进入印度次大陆之后,印度地区逐步发展出印度教。这个宗教统治了印度几千年,延续至今,印度人深受影响,让印度人漠视现实,重视精神世界的感受,从精神上就接受等级压迫,不想也不能进行革命。

印度教的核心是种姓制度,一种将人固化在一个特定等级的制度,高等级对低等级有支配性的力量。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又根据职业不同划分出来几千个亚种姓。种姓之外,还有一类不可接触者,是所有种姓欺凌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撑种姓制度的有两个重要思想,“洁净”思想和“业报轮回”思想。

印度教认为,宇宙的最高存在是“梵”,是一种永恒、绝对的存在。万事万物不过是“梵”自我展现的结果。“梵”展现的宇宙万物是一个有差别的序列,在这个序列中,自然界、超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都因自身洁净程度的不同而处在不同的等级。人生来就是有差别的(不平等的),这种差别如同人与一棵树、一块石头的差别一样自然。

越“洁净”的人,等级越高。婆罗门是侍奉神的,因而也是最“洁净”的,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洁净”程度依次降低,等级地位也依次降低。“不可接触者”,他们是最污秽的,理应放在社会的最底层。

“洁净”程度不同,是等级压迫的最大神学理由。

当然“洁净”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而不是生理上的。掉进粪坑里的婆罗门也比天天焚香沐浴的首陀罗“洁净”。牛粪牛尿是很“洁净”的一种东西,经常用来去除各种“污秽”。

“业报轮回”思想则指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有一个超越身体的藏在意识和感觉世界背后的“实在”,即阿特曼(Atman),相当于灵魂。它是“梵”的一部分,因而也永恒不灭。阿特曼只是暂时住在身体中,一旦身体死亡,阿特曼就会转移到另一个身体中。对于人来说,“阿特曼”每转移一次称为一世,人除了感觉到现世外,还有感觉不到的前世和来世,人在这三个世界中流转轮回,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阿特曼”附着一种神秘的“业力”,它由生命体行为的性质决定。一个人,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高贵还是卑贱,享福还是受罪,都是你前世行为的结果。而你现在的一言一行,又在决定你的来世。

对于一个低种姓或“不可接触者”来说,你悲惨的命运不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人间压迫,而是你前世罪孽造成的,你遭受的苦难是在偿还你前世欠下的“债务”。要在这一世改变地位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是接受命运的安排,承受的苦难越多越好,这样,来世才有提高地位的可能。如果你在这一世试图改变地位,“阿特曼”会记录下你的“不轨”行为,来世只会更悲惨。

这实际上说,种姓间的不平等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神圣的。不仅高种姓极力赞美和维护等级压迫的种姓秩序,就是处于种姓序列最底层的“不可接触者”,也心甘情愿接受种姓秩序。他们顶多抱怨自己前世的行为而不会质疑种姓制度本身。

印度人从世俗上没有能力反抗

印度教不仅从精神上,教导被压迫者接受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忍受苦难,还需要再现实中作种种安排,让人失去反抗的能力,防止意外出现。这安排的关键就是隔离、潘查亚特制度、不可接触制、还有无所不在的鄙视链。

隔离就是将不同等级的人(不同洁净程度的人)从物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分隔开来。不同等级的人接触,会导致污秽从低等级传染给高等级,这是一种比瘟疫还可怕的东西,所有等级的人都倾向于隔离。

在印度大部分农村,种姓教徒住在主村,在离主村一定距离的附村,才是“不可接触者”生活的地方。主村内部,不同等级的人又划分不同的小社区,确保不同等级在物理上分隔开。同一等级的人相互交往,并且实行内婚制,形成稳定的、封闭的社交圈子,这又在社会交往上实现隔离。

“潘查亚特”(pañcāyat/panchayat)是传统印度社会集决策、管理和司法功能于一体的地方组织,意为“五人议事会”或“五人长老会”。主要分为种姓潘查亚特、村社潘查亚特、农业仆工潘查亚特和单一目的潘查亚特四类。潘查亚特的结果就是实现村落/社区级别的封闭与自治。各村落/社区间甚少来往,有什么矛盾在村落内部就自行协商解决了。

隔离相当于将占人数最大多数的被压迫者分隔在了一个个村落、社区中,形成巨大的分化瓦解作用。而“潘查亚特”自治组织则将矛盾冲突限制在村落内部,尽量消融,防止引起链式反应,影响其他地区的安全稳定。

想想看,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不同地方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结果发现处境类似,一人带头反抗,群起相应,搞得全国各地处处是反抗的烽火。而印度这样的设计,确保即使有反抗者,那真的是那么一小撮,其他人不受影响,也不会响应反抗。

不可接触制,则对被压迫者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和安慰作用。

按照古老的梨俱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种种姓,并没有不可接触者。一般认为不可接触者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新征服的落后部落,另一个是被开除出种姓的人。

不可接触者生活十分悲惨,是可以不被当做人来对待的。对他们可以随意施行割舌、往口内和耳内灌沸油、断肢、烙烫等刑罚。印度各地对不可接触者的规定会有些不同,但全方位的歧视和压迫则是一致的。不可接触者只能从事搬运尸体、看守坟墓、屠宰等等“卑贱”的职业。

有的地方规定不论男女,不可接触者不能用衣服遮盖上半身;有的地方规定不可接触者,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外出,因为如果被高种姓的人看到,都是对高种姓的污染,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有的地方,不可接触者随身带一个小陶罐,一把小树枝。因为不可接触者说话、呼气都会污染周围的空气,要用小陶罐收集起来,而行走的足迹都会污染道路,进而污染路过的高种姓,必须用树枝及时清扫自己的足迹。有的地方,不可接触者说话时必须捂住嘴,防止污染高种姓,而且不能自称我,只能说“你的奴隶”如何如何。

如果一个种姓印度教徒,不严格遵守种姓的法,比如逆婚(低种姓男子娶高种姓女子),从事种姓规定之外的职业,或者严重冒犯婆罗门老爷,都有可能被开除出种姓,成为不可接触者。

对于吠舍和首陀罗来说,日子虽然悲苦。可是一旦违反种姓的法,成为不可接触者,日子只会变得更悲惨,这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同时,一想到还有比自己悲惨得多的不可接触者,自己还可以歧视、压迫这些不可接触者的,这又产生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得到心里安慰。

可以说,不可接触制是一个极其精妙的设计。在现实中制造出一个地狱,亲眼看见违反种姓之法的可怕,比口头上的说教强一万倍。

更可悲的是,这些被压迫者,还在不断分裂,形成一条无限延伸的鄙视链。首陀罗之间相互看不起,总要争一个谁更“高贵”的问题。连被踩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可接触者,一样相互看不起,硬要比较谁更洁净一点,洁净的“不可接触者”不愿意与不洁净的“不可接触者”接触,认为会污染自己。掏粪的看不起杀鱼的,杀鱼的看不起制革的。只要职业不一样,就一定存在谁更洁净的问题,就存在谁鄙视谁的问题。这种相互歧视、对立,直接导致了被压迫者看到的只有异类,而没有同伴。

这样孤立的个人对现实不满进行反抗,又有谁会来帮忙呢?那怎么可能反抗成功呢?

印度教巧妙地将社会反抗的能量导入到精神解脱中

印度的苦难随处可见,除了大部分的逆来顺受者,总会有人考虑为什么印度的苦难这么多,如何减少苦难。

印度教通过对“梵我一如”的倡导,将人的注意力导入到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中,去追寻“梵”与“我”的合一,而对现实生活相当漠视。

这样,所有的不满和“过剩”的社会能量都导入到精神解脱中,而不是去对现实做出什么改变。

解脱的具体方法是冥想和苦修,一般还要远离尘世和自我折磨。印度人十分推崇这种做法,这是十分个人的、精神的方式,而对现实生活根本没有触动,所以实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像我们一般理解的拿起武器,反抗斗争,印度人完全不能理解。

伟大如佛陀、大雄,他们也只是苦修后,提出新的宗教解脱的办法,而没有对现实社会有多大的触动。

佛教讲业报轮回,在印度的土壤中,实际上就是承认现实的种姓制度,种姓压迫,佛教质疑的是婆罗门过多的特权。

这样,几千年下来,印度现实中的压迫不公一点都没有变化,反而是历代的智者不断提出新的宗教或者新的流派。

穆斯林入侵没有冲击种姓制度

公元八世纪开始,穆斯林分批陆续入侵印度次大陆,在北印度先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按说斯兰教是倡导人人平等的,根本不会容忍种姓制度。

在入侵的早期,穆斯林的平等态度确实吸引了很多低种姓的人改信伊斯兰教。可是随着穆斯林政权的稳固,当统治者发现,自己手下的印度教封建领主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种种特权,治下的印度过着牛马的生活,还服服帖帖。而自己却要跟改宗的低种姓讲平等,还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待遇。他们马上放弃了平等的理念,搞起了印度特色的穆斯林种姓制度,入侵的贵族老爷当然是高种姓,低种姓改宗的穆斯林依然是低种姓。

对于维护种姓的隔离、潘查亚特、不可接触制等一系列制度,穆斯林统治者当然也不会去触动,这样印度人的种姓等级就不会动摇,只不过在印度人的精神世界中又多了真主这一位神。

现代化真正动摇种姓制度,唤醒抗争意识

英国人殖民印度,除了掠夺了天量的财富外,给印度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其中两个方面对印度的觉醒有很大作用。

一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冲击了种姓制度。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平等、自由、博爱。不可接触者被封闭和隔离,还怎么发挥劳动生产力?相互歧视、隔离,工厂哪里能找到足够的工人?

当隔离减弱,人员流动加强,个人权利意识加强,婆罗门老爷还像以前那样欺压就不容易了。而且当低种姓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生活时,他不说,别人也不清楚他具体什么种姓,种姓压迫也不方便实施。

二是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民族精神开始自新。

为了团结更多的人对抗殖民者,印度人自己也开始批判种姓制度了。像甘地就称不可接触者为神之子,也应该保护他们的权利。印度还通过制定宪法,从法律层面废除种姓制度。印度人自己也在积极推行现代化,这就进一步动摇了种姓制度的基础。

当然印度人的抗争,也是一种文化特色,非暴力不合作居多,暴力对抗的少。这跟中国人理解的暴力革命是完全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从历史来看,印度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念,注重虚幻的精神世界,淡漠现实。对种种压迫、不公,逆来顺受,从来也没有革命的意识。现实中的隔离、自治、不可接触制等,有力维护了这种逆来顺受。

穆斯林的入侵并没有带来平等的观念,也没有触动现实生活。

英国的殖民,客观上带来了印度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的加深,印度人种姓制度有所动摇,权利意识加强,斗争意识也逐步加强。

但中国人理解的那种革命却从没有出现,未来估计也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