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该用药时,也不要怕这怕那哦。

撰文 | 开心爸孔令凯

导读

小朋友淋巴结肿大,我们一般是不在意的,多是反应性的增大,是好事。但如果淋巴结肿大,其上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孩子有发热表现,触摸淋巴结有波动感,这时就得积极抗生素治疗了。

那什么情况能继续观察,什么时候上抗生素,什么时候考虑肿瘤等问题?

今天咱们讲讲。

简单粗暴版

单侧淋巴结肿大,其上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孩子有发热等表现,一般考虑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口服10-14天。

双侧淋巴结肿大,质韧,没有波动感,能活动,基本不疼,长径2cm以内,表皮不红不热,孩子状态好,不发热,这时多是反应性增大,不用治疗。

不要淋巴结一红肿就想到恶性肿瘤啊,这种还是少见的。

目录

  1. 感冒后,淋巴结肿大,基本都是好事情

  2. 颈部双侧淋巴结肿大,都没啥事吗?

  3. 单侧严重还是双侧的严重?

  4. 单侧淋巴结红肿了,怎么使用抗生素?

  5. 别吓唬自己,恶性肿瘤的不多见

感冒后,淋巴结肿大,基本都是好事情

大家可能都有印象,孩子感冒后,经常摸着脖子处,下颌下,耳朵后面有个黄豆粒甚至花生米大小的球球,家长们可能有些害怕,但医生们一摸就会说这是淋巴结,没啥事,自己能消除。

那医生为啥敢这么说?哈哈,因为知道呗。

这种淋巴结肿大多是双侧都有,对称性的增大,摸着呢有点韧,不是很硬,没有波动感,能活动,孩子基本不疼(或者一些点疼),基本长径都在2cm以内,表皮不红不热,孩子也没啥不舒服,不发热,状态也挺好。

以上这种,都是感染病毒后,淋巴结反应性的肿大。为啥反应性的肿大?因为淋巴结是个免疫器官,呼吸道感染后,它也得出力,肿大后,提供更强的消灭病原的功能,那这属于咱们主动出击去杀敌。

所以,这个是好事。

另外,为啥咱们脖子这一圈,到处都是淋巴结?还不是希望把事情在脖子以上都解决了,不让病原向下走到肺、心脏这些重要器官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上图能看到吧,围绕着脖子,这一圈都是淋巴结(绿色的那些)。

所以看到这种急性的(几天就肿大起来,不再继续肿大),双侧颈部淋巴结都肿大的情况,基本都是这种小问题,不需要做什么检查,等其自行恢复就行了。

颈部双侧淋巴结肿大,都没啥事吗?

哈哈,当然不是,还得注意是否细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咱们熟悉的导致化脓性扁桃体炎或者猩红热的A组链球菌(GAS)感染

这种查体时,能看到扁桃体也是红肿的,上面有白色渗出,如下图所示,发现这个问题,要进行咽拭子GAS抗原、核酸或者培养检查,明确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图源自参考文献[1]

当然,出现扁桃体化脓表现,不全是GAS问题,其他的比如EB病毒,比如腺病毒也会出现基本一样的表现。

单侧严重还是双侧的严重?

哈哈,既然这么写了,结合上面的内容,大家也能知道,单侧的更严重,也确实如此。

急性单侧颈部淋巴结炎,多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这种该用抗生素时,就得用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图源参考文献[2],嗜血分枝杆菌导致的淋巴结炎

单侧的淋巴结炎,按照病情进展,分为急性的,亚急性/慢性的。急性的进展很快,几天就明显肿大起来,而亚急性/慢性的,多是一周到几周时间,逐渐肿大起来。

目前最常见的是急性的单侧淋巴结炎,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链球菌导致的,如下图,就是金葡菌导致的,图B比较明显,图C是治疗之后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图源参考文献 [3]

这种颈部淋巴结炎,多会累及颌下淋巴结。淋巴结通常直径为3-6cm、有压痛、红斑、皮温升高、活动度一般,还可能会化脓,从而产生波动感[4]。

还有些是因为厌氧菌导致的淋巴结炎,这种多能就检查到有牙周感染问题,其临床表现和金葡菌一样。

对于单侧亚急性的单侧淋巴结炎,主要考虑两个原因,分别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猫抓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多是鸟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MAC)]感染导致的淋巴结炎,称为「冷」淋巴结,因为基本没有发热、疼痛和压痛,肿大淋巴结表面皮温也是正常的,部分病例会发热,皮温升高。

这种有个特点是,最常累及下颌下淋巴结,经过数周缓慢增大,皮肤逐渐从粉红色变为紫罗兰色,并逐渐变薄,如下图第2和第3所示,第3已经变紫色和皮肤变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图源参考文献[5,6,7]

猫爪病国内不是很多见,被猫抓伤后,汉赛巴通体侵入皮肤,逐渐的抓伤那侧的腋下淋巴结开始红肿,皮温升高,有压痛,部分会累及到颈部淋巴结。

单侧淋巴结红肿了,怎么使用抗生素?

咱们回到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导致的单侧淋巴结炎,这时是否一定使用抗生素?怎么用抗生素呢?

这种到底什么情况一定使用抗生素,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大部分认为,如果仅仅是轻微症状,比如只有淋巴结肿大、轻微压痛,可以不治疗仅监测就行,每2-3周评估一次,直到淋巴结炎消退。

如果出现了中度症状,比如发热,或者炎部位皮温升高,这时一定要抗生素治疗了,不要等形成脓肿有波动感了;如果出现了波动感,孩子状态差,那提示重度症状,得引流了。

对于中度症状的孩子,建议是先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在等结果时,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但是比如取了咽拭子,培养查出来A组链球菌等,不能说明就是其导致的感染,可能就是正常定植,查不出来也不代表完全排除感染,所以,这个意义不是很大,不查也没问题。

使用抗生素时,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其覆盖细菌较广,40mg/kg·天(最大1.5g/天),分成8小时一次,使用3天评估效果,如果有效,用满10-14天,如果无效,复诊。

如果对阿莫西林过敏,可以使用克林霉素,30mg/kg·天,每8小时一次(最大1.8g/天),也是使用3天评估效果,如果有效,用满10-14天,如果无效,复诊。

复诊时对淋巴结炎部位取样送检进行培养,明确病原和药敏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切开引流。

抗生素治疗有效时,发热会见好,淋巴结皮肤发红、压痛等表现减轻,但是淋巴结肿大可能得1个月左右才能恢复正常,这时不要担心和着急,用满10-14 天疗程,就可以停药,等淋巴结自行恢复就行。

别吓唬自己,恶性肿瘤不多见

很多资料会提到淋巴结肿大是恶性肿瘤的一个表现,让家长们很是担心,哈哈,不要这么吓唬自己啦。

有以下表现,才会向肿瘤考虑:

  • 单侧颈淋巴结肿大呈持续性或进展性,质硬、不可移动、无压痛(所以压痛是个好事,红肿也是好事);

  • 伴有全身性症状(体重减轻10% 以上、发热大于1周或乏力 );

  •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其他部位多处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2cm。

更多儿科精彩内容扫描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医生站App即可查看~


参考文献:

[1].Ellen R Wald.Group A streptococcal tonsillopharyngit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uptodate.2024.

[2].Lindeboom J A, Bruijnesteijn van Coppenraet L E S, van Soolingen D, 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ycobacterium haemophilum Infections[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2011, 24(4): 701–717

[3].Yildirim Arslan S, Sahbudak Bal Z, Guner Ozenen G, Bilen NM, Kurugol Z, Ozkinay F. Cervical abscess caused by 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an infant infected with SARS-CoV-2: Diagnostic dilemma. J Infect Chemother. 2021 Jul;27(7):1092-1096. doi: 10.1016/j.jiac.2021.03.017. Epub 2021 Mar 27. PMID: 33814352; PMCID: PMC7998053.

[4].C Mary Healy.Cervical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 Diagnostic approach and initial management.uptodate.2024.

[5].Murray, Melanie CM; Cooper, Jacqueline; Tang, Patrick; Hajek, Jan; Kollman, Tobias R (2012). An Eight-Month-Old Child with Cervical Adenitis. Canad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23(3), e53–e54. doi:10.1155/2012/318463

[6].ikke Haahr Iversen.Cervicofacial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lymphadenitis in children.2012.https://ugeskriftet.dk/dmj/cervicofacial-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l-lymphadenitis-children

[7].Weinstock, Michael S.; Patel, Neha A.; Smith, Lee P. (2018). Pediatric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Pediatrics in Review, 39(9), 433–443. doi:10.1542/pir.2017-0249

本文来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责任编辑:向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