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伴随着智能化的逐渐下沉,厂商围绕降本开始了一系列动作。激光雷达作为汽车成本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率先迎来降本变革。

这一过程中,自研大厂比亚迪、新型Tier1华为、头部第三方供应商速腾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路。

随着各自的进步,三者又将共同推动激光雷达逐渐步入终局时代。

以下为正文:

尽管从4月开始,头部厂商们就将激光雷达带进了千元机时代,但根据时间安排,最快到2025年上半年才能量产交付。

这中间,留出了至少一年的窗口期。

时间不长,但许多早有布局的新方案也许会获得自己的机遇。

用一位激光雷达从业者的话来说,“激光雷达是一个需要同时兼顾性能和价格的产品,这一过程中,降本可能会先发生,但终局竞争中,性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按照这个逻辑来判断,当前的时间节点,各家的核心关注点还在降本上。

围绕这个思路,除了一直攻坚于这个领域的激光雷达“本地人”,“不造车”的华为和“擅长自研”的比亚迪都在造雷达上有自己的看法。

01

比亚迪做更低成本的低线数方案

2023年,业界就曝出比亚迪加码自研激光雷达的消息,对此,比亚迪给出的回应是“为自主掌控核心部件、确保供应链安全可靠”。

但这一动作背后还有一个更贴合当前趋势的目标:降本。

随着各家都将汽车智能化下沉作为2024年的新目标,10-20万车型将成为车厂白热化竞争的下一个领域。

问题在于,留给中低价位段车型上车激光雷达的预算并不多,许多车型之前因此舍弃激光雷达,这实际上相当于舍弃大部分智能化功能。

某激光雷达从业者告诉芯流智库,对于做视觉方案并不成熟的厂商来说,抛弃激光雷达研发一个新方案只会让成本变得更高。

这中间的时间窗口是车厂等不了的。今年初,比亚迪宣布将在2024年推出多达10余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智驾车型。

不久之前,芯流智库还独家了解到比亚迪正自研智驾芯片,对标8TOPS的TDA4VM,覆盖10-20万主流车型。

二者结合来看,在激光雷达方面自研足够具有性价比的方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趋势。

对此,比亚迪选择自研低线数激光雷达。基于此,才有了比亚迪商务年会上,王传福那句有能力将激光雷达的价格做到900 元。

从技术角度讲,线数决定了分辨率。线数越多,分辨率越高,激光点云密度就越大,激光雷达对目标物的探测识别也就越清晰,从而帮助自动驾驶系统获得更精确的探测结果。这对提升智驾能力有很明显的影响。

但问题在于,高线数激光雷达在中低价位段车型上是否能发挥出足够的功能,以及激光雷达在该价位段要亏本上车。

就连余承东也在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新智界S7发布会上表示:“30万以上的车搭载才能盈利”。

因此,做更贴合当前车型需求的激光雷达,并把高额的成本降下来,是比亚迪给出的思路。

试想,激光雷达千元机时代已经让业界足够振奋,能做到900元的方案将同样炸裂。关键就在于比亚迪将做出什么样的效果。

作为国内的超级大厂,比亚迪实际为友商尝试了一条新路线,一旦比亚迪能够成功,其厂商选择激光雷达产品时也许会有新思路。

02

华为不造车,但是造趋势

相较于比亚迪,华为是以智驾新型 Tier1的身份,打入激光雷达市场。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今年前两月的数据,激光雷达装机量方面,速腾聚创以 73986 台位列业内第一,市场份额达 55.3%。华为则咬住第二,装机量2.2 万台、占据了16.5% 的市场份额。

论自研,华为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而在激光雷达的选择上,华为给出的答案是高线数。

4月11日下午,华为新智界S7发布会上,与新问界M9同款的192线激光雷达再次上车新智界S7。从效果上看,这个业内最高线数的激光雷达拥有250m最远探测距离,较业界平均提升20%。

搭载激光雷达的HUAWEI ADS 高阶版,已经承载着华为全国都能开的任务,覆盖中国超过4万个城镇和乡镇,包括主要城市干道、所有支路,甚至一些更细小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又是自研,又是高线数,成本长期还有下降空间。

但如果从整个行业的视角看,华为自研高线数激光雷达,也许会让行业更能接受和形成激光雷达上车的概念。

顶级车企如特斯拉,凭借自己的纯视觉方案引领了一个流派,以至于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之争持续到今天。

这其中,消费者和车厂的信任,往往是对顶级玩家成果的信任。如果华为能做出优质激光雷达上车,业内对这一路线的信任程度一定是更高的。

这一趋势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手机卫星通讯上已经有所窥见,“华为一旦成功,友商往往会跟进”。

更何况,激光雷达正在第三方供应商的带领下持续降本,更高的接受程度将和更低的成本产生碰撞,共同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03

速腾等第三方承载更多使命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华为,长期以来背后都有速腾聚创(以下简称“速腾”)这个供应商。

从多方行业信息反馈,问界(华为+赛力斯)等是速腾聚创的客户。比亚迪作为国内的超级大厂,从2021年开始就与速腾有着持续深度合作。

二者持续加码自研,对速腾的市场份额或许会有一定的影响。

对此,一位资深的激光雷达从业者告诉芯流智库,大家自研是一件合理的事情,激光雷达需要先把成本降下来,然后再持续关注性能,最终锁定成本范围后,性能成为主线。

从这一点上看,速腾等第三方供应商承担了更重的使命。对激光雷达厂商的评判,往往是“既要又要”:不仅性能要好,还要价格低。

因此,长期以来这件专业的事都交给了速腾等专业的第三方来办。

效果也是明显的,当前行业之所以步入千元机时代,也得益于速腾在激光雷达芯片化上的进展。

作为全球独家的专利,速腾MX实现了扫描、处理、收发系统的全栈芯片化重构,也是业内首次展示了激光雷达全栈芯片化设计的完整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势是相较于同类产品,PCBA(印制电路板)数量减少69%,主板面积降低50%,光学器件数量减少80%,功耗下降至10W以内,可制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的同时成本实现大幅下降。

不仅如此,更薄的激光雷达实际有更多的安装方式选择。

因此,在速腾的思路里,线数、成本、性能、外观等问题都可以一次性解决。

从这个角度看,第三方供应商技术积累更深厚,无论是车厂的尝试,还是新Tier1的加入,最终都难以离开第三方供应商的默默支撑。

一位激光雷达企业的从业者举过一个例子,从经济角度看,一颗激光雷达大概1000-3000元,按10-30%的利润率测算,大概有100-900元利润,100万颗也才几亿元利润,对于大体量车企来说,这个生意甚至不如自研电池更划算。除了短期内降低成本过渡,更多是对自己的方案设计的定制化、保密化。但对于激光雷达这一通用传感器来说,核心性能指标定制的必要性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当然,有源源不断的企业进入激光雷达领域,恰恰也是在用金钱和行动来证明市场对激光雷达的认可,以及智驾对搭载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的认可。

车厂、新型Tier1、第三方激光雷达供应商其实都在这一进程中共同实践、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