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谍战剧《潜伏》里,孙红雷扮演的,潜伏在军统处的地下党余则成一角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剧中关于地下党在国民党内部秘密获取情报,并想方设法将情报传递出去的种种桥段,令人看起来惊险揪心。

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谍战剧的在编写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现实借鉴,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曾是蒋介石的作战厅厅长,往往蒋介石还没看过的作战计划,却要先经过他手,而这位传奇的“红色间谍”则会第一时间将之送至毛主席的书桌上,这位传奇间谍就是大名鼎鼎的郭汝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向我方传递的情报屡次帮助我军获得胜利,但是在淮海战役时,他的一条情报却引起了大将粟裕的怀疑,粟裕并没有听取情报上的内容,反而使得我军避免了功亏一篑,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粟裕又为何不相信郭汝瑰传来的绝密情报呢?

至关重要的战役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在国内已经出现了破败迹象,随着六月我军发起的豫东战役,国民党马上在南京召开了军事会议,针对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华东和华中都做了相对应的战略安排,国民党内部已经深知,就算是己方有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以及美国人的支援,但是在面对共产党的军队,自己仍旧很难招架的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国民党经过讨论决定,开始在全国施行重点防御计划,旨在将兵力集中起来,相互牵制,相互照应,把持住重要的战略要点,凭借着强大的机动性兵团,想要成为解放军嘴里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在蒋介石看来,共产党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只要国军能拖得住,一定能将其拖垮。

但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共产党也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确定了我军开始由游击战过渡为正式的规模性战争,并定下了五年内彻底打垮国民党军队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

在之后,赫赫有名的济南战役打响。济南是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会点,也是连接整个华东、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国名党重点防御计划的重要一环,被称为是真正的“固若金汤”。但是我军深谙围点打援的道理,先攻克了周围城市地区,使济南很快处于我军的包围之下。

此时面对岌岌可危的济南,美国的军事顾问向蒋介石提出“退出济南,将大部队放至徐州固守。”

但是蒋介石终究是对自己的实力太过自信,并且他不想丢失了这座在徐州之前的屏障,若是保住济南,就能切断华东、华北解放区的联系,若是让共产党军队得到济南,整个形势将成为压倒性的由北向南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来想去,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共产党指挥部早就料到这一点,华东野战军在济南周围的强大阻援部队,令黄、邱、李三个兵团共17万余人,始终没有突破防线的机会,基本都处于被华东野战军压制的状态,甚至济南被攻下来时,黄、李两兵团都尚未集结完毕。

济南战役的结束宣告了蒋介石“重点防御”计划的破产,美联社曾对此发表过评论:“从此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打什么城市就攻打什么城市,根本势不可挡。”

蒋介石对此大发雷霆,却也无可奈何,这不是他第一次在军事指挥上失败,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被攻克后,附近城市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纷纷作鸟兽散,只剩下少数据点负隅顽抗,但已经是强弩之末,鉴于对当下局势的考虑,粟裕在1948年9月24日发电中央,建议马上发动淮海战役,此时也正是一举击溃国民党军队的最好时机。

经过慎重考虑以及中央军委的反复开会讨论,1948年9月25日,中央正式复电粟裕,同意立刻展开淮海战役。

风波诡谲的战场形势

熟悉近代史历史进程的人都知道,淮海战役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围攻黄百韬兵团、歼灭黄维兵团以及全歼杜聿明集团,而其中歼灭黄维兵团标志着战役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此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拐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拐点中,若是成功将黄百韬和黄维拿下,那么杜聿明兵团将如惊弓之鸟,也预示着蒋介石已失去对江北的控制力。

就在粟裕带领部队围攻黄维兵团之际,另一边的杜聿明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黄维部队被打垮,为了保全实力,杜聿明最好的选择就是想办法突围出去,撤至长江之后固守天险,保存实力,以保证之后国民党具有反攻回去的可能,否则若几个兵团都被歼灭,那么国民党胜利的希望就基本付之一炬了。

另一方面,粟裕一边率领中原野战军包围黄维军团,另一边也得时刻监视杜聿明的动向,此刻粟裕的压力是无比巨大的,当时中原野战军军备落后于黄维的机械化部队,阵线久攻不下,粟裕只能另辟他法。此外,整个华野还必须担负起阻击国民党救援部队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时粟裕常常连续几天睡不着觉,基本都是刚一闭眼脑中就想起当下复杂的局势,在实在感到压力压得人受不了时,即便是在大冬天,粟裕也不得不用冷水浇头来让自己保持清醒。

面对据守徐州的杜聿明,粟裕深知他只有死守和突围两条路,徐州盘踞着大量的部队和先进装备,加上防御工事完善,若是杜聿明选择死守绝对是不利于我军的,当下最好的办法是能引诱其出来,再想办法将其歼灭,可问题的关键是如此一来,杜聿明将会在哪里突围呢?

然而就在不久之后,粟裕突然收到中央来电:“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和武汉逃跑的可能。”中央军委的这份来电,正是我方“红色间谍”郭汝瑰提供的,因为国民党那边收到的杜聿明报告就是从两淮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收到消息的粟裕却在心中产生了怀疑,要知道战场形势变化无常,机会稍纵即逝,军队需要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时做好的计划并不适用于即将面对的状况,这就需要统帅反复斟酌思考做出回应。

在粟裕看来,敌人只有三个突围方向。首先是往东南奔两淮,这可以避开我军的主力部队,但是当地水网众多,杜聿明的军团和装备并不好走,且当地曾是我军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必然会拖慢其行军而被我军赶上。

其次从陇海路往东,从连云港坐船南下而逃,但是如此多的部队需要大量的船只接应,很容易被我军赶上,从而被三面围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此路交通便捷,离黄维、李延年、刘汝明军团较近,既可以与其他部队相互照应,又可以退至淮河之后作防。

至关重要的对决

考虑再三后,粟裕认为杜聿明集团绝不会从两淮或武汉突围,而是从津浦路向西南的可能性最大,杜聿明一直以来都以精明著称,辽沈战役时,杜聿明就曾带兵逃出过东北野战军的围剿,若是让其与黄维军团会合,那真就是虎入深山,鱼入大海,变得不可控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粟裕决定不理会上级的来电,将华野在北部战线的7个纵队全部部署在徐州南部的津浦路附近,如此一来,若是杜聿明果真像粟裕所想的从这里突围,那么我军可以追上去一举歼灭,若是从两淮、连云港地突围,也会因速度被牵制而被我军追上。

后来果然不出粟裕所料,杜聿明确实从津浦路突围,杜聿明从南京回徐州后,假装向我军全面进攻,实际主力当晚就撤出了徐州,为此杜聿明海洋洋得意,认为粟裕根本想不到他有如此金蝉脱壳之计。粟裕收到消息后,也为国民党军队如此迅速的行动感到震惊。

倘若当时要是按照来电消息做准备,此时早就被杜聿明跑了,尤其是国民党军队因为有汽车,撤退速度极快,粟裕只能又调来11个纵队,采取机动性截击方法,争取拦截住杜聿明的30万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蒋介石的一纸调令,本来已逃出生天的杜聿明却又要被迫去解救黄维的部队,杜聿明无奈只能向南,这样正好遭到华野主力的包围,并最终遭到重击,国民党部队算是真的无力回天了。

那么郭汝瑰透露给中央的信息为什么不准确呢?原来,杜聿明一早就怀疑上了郭汝瑰。一次杜聿明去郭汝瑰家中做客,一进门却被惊讶住了,与国民党其他高级将领不同,深得蒋介石信任,手揽绝对军政大权的郭汝瑰家中居然如此清贫,四处都是用旧的家具,郭汝瑰自己的衣服上还有不少的补丁。

但就是如此清贫的国民党将领不仅没有受到夸赞,反而引起了杜聿明的警惕,他认为郭汝瑰根本就是共产党做风,并因此向蒋介石报告,说明了此事。但没想到蒋介石听后大怒,质问杜聿明:“难道我们国民党内部就不能有清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到蒋介石批评的杜聿明却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国军在东北、华东地区打过的败仗中,有很多决策都经过郭汝瑰和顾祝同之手,顾祝同是国民党高级官员,也是蒋介石的铁杆追随者,不存在叛变的可能,于是只有郭汝瑰最值得怀疑。

所以接下来在做决策时,杜聿明故意没有让郭汝瑰知道自己的真实计划,而是撇开他私下秘密商议。但是就算如此,却依然没有逃过被我军歼灭的结局。

对于粟裕正确判断杜聿明行动路线的决策,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