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

数万观众来到安博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天成之姿——明式家具美学展

以其“自然天成”的风格

“美善相生”的功用

吸引了观众纷纷拍照打卡

展厅里的这件紫檀插肩榫大画案

自晚清以来被推崇为“第一紫檀画案”

更是让人惊艳不已!

用料珍贵

这件画案长192.8,宽102.5,高83cm,体量硕大,以紫檀为原料,用料阔绰。紫檀木极为珍稀,原本就难寻,大型紫檀家具更是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檀木,质地致密,分量重,入水即沉,是硬木中的“王者”,颜色紫红为主,鬃眼细密,庄重沉穆、雍容尊贵,深得当时文人钟爱。而它也曾经被作为宫廷家用的专用木材,不管是万历中兴,还是康乾盛世,皇宫里总少不了紫檀木做的画案、书桌。

镌有题识

这件画案造型古朴,线脚简练,原是康熙年间要员、大文人宋荦家中的传世之物。牙条上镌有光绪丁未(1907年)清宗室溥侗题识96字,讲述了这件画案在一个多世纪前的流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识:昔张叔未藏有项墨林棐几、周公瑕紫檀坐具,制铭赋诗锲其上,备载《清仪阁集》中。此画案得之商丘宋氏,盖西陂旧物也。曩哲留遗,精雅完好,与墨林棐几、公瑕坐具并堪珍重。摩挲拂拭,私幸于吾有夙缘。用题数语,以志景仰。丁未秋日西园嬾侗识。

题识记载,画案原置于河南商丘宋家祠堂中,清末光绪年间,“民国四公子”之一的爱新觉罗·溥侗购得此案后就运往北京,并镌刻了96字题识。

1945年,著名文物学家王世襄在机缘巧合下购得这座紫檀画案,并长期作为书桌使用。

结构紧密

明式家具技术的核心就是榫卯,榫卯结构可以灵活拆卸,便于搬运。这件画案使用的是三角形插肩榫,压得越重嵌得越紧。插肩榫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唐宋时期的绘画上就可以看到类似的插肩榫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肩榫分前榫和后榫,中间横向开出豁口,把牙板插在里面。牙板要剔出与斜肩大小相等的槽口,槽口朝前。组合后,牙板与腿面齐平,在看面上留下两条梯形斜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角形插肩榫可以把桌面、腿足还有牙条,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浑然一体。由于插肩榫越压越紧的特点,各部件的结合十分紧密。

腿足下端饰方云纹,给厚重的画案平添了几分秀气。腿足上端的牙头作云头状向上卷转,露出透孔,使重硕的案体空灵而不显沉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件第一紫檀画案

展览中还有很多

有颜有料有内涵的

精美家具

欢迎来约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天成之姿——明式家具美学展

展览时间:2024年1月25日至5月19日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二楼

主办单位:安徽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协办单位:松园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供稿:冯慧

编辑:何瑶

视频:章辉

摄影:李鹏飞

审核:孟倩

终审:卞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