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的撤档风气都开始蔓延,一部相继一部效仿,这种“随意取消上映”的做法,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伤害最大的,也对演员、片方和院线等相关人员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几乎等同于对观众进行了双重剥削,一则是口袋的钱,二则就是观影的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电影的核心价值,就是调整观众情绪的“特效药”,用来打磨时间最合适不过,虽然现在电影市场的“大环境”确实不太友好,真的没办法做到每一部电影都能分一杯羹,但是打不过就撤档真的能“逆天改命”吗?

观众作为电影产业的消费者,他们为了观赏某部电影,可能提前购买了电影票,安排了时间和计划。然而,当电影突然撤档,观众们的期待和计划都被打乱了。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寻找其他的娱乐方式,或者面临着无法得到退款的尴尬情况,这无疑让观众们感到失望和不满,这样的伤害谁来弥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演员们为了一部电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这一部分说的是那些负责人的演员,如果纯纯是为了圈钱,权当没说。电影撤档后,认真的人一切努力就白费了,虽然撤挡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观众最先指责的只有作为主演的演员,可想而知会有多大的伤害。

同样的,片方和院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资源浪费。他们需要重新调整排片计划,重新制作宣传物料,甚至需要与观众进行沟通和赔偿,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和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还会出现电影撤档频繁的现象呢?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一些电影本身的质量不佳,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好评。这些电影在上映几天后,票房不佳,便选择撤档以避免更大的损失。然而,这种短视的做法只会加剧观众对电影市场的不信任,对电影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一些电影撤档可能是出于利益的考虑。他们希望通过撤档重映来获取更好的票房成绩,但这种做法忽视了观众的权益和感受,显得过于功利和利己主义,后续的再上映往往也得不到好的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不动就撤档重映,市场规则就成了摆设,一年到头,每个档期都撤一次,岂不是每部电影都能破两三亿,反正没有一次撤档解决不了的事,电影本身质量不行,再怎么盘外招也没有用,反而随意撤档伤害了所有人。

在任何一个档期,就算想吃档期红利,质量是最重要的。热门档期本就是一种稀缺资源,撤档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如果因为电影本身质量的问题需要回炉重造,那无可厚非,但是大多都是端来端去都还是那盘菜,就算是在新的档期观众看着这碗“剩菜”也不会有胃口,但与此同时又在新的档期占了新的名额,又是一次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