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这个“新面孔”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预测显示,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

从ChatGPT到Sora,大模型在越来越多的垂直场景落地。

人工智能的影响面越来越广,逐步展现出改变产业形态和竞争格局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就是“+”各行各业和各种应用场景

把人工智能有效应用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对产业深度赋能。

回顾前不久举办的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人工智能就是最大亮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中兴“5G+AI”裸眼3D平板电脑,联想智变柔性屏概念手机,荣耀AI PC等。

与AI相关的新产品、新概念、新应用层出不穷。

科技行业还正着眼于塑造全新的“AI+”生态

大模型原生集成和配套AI开发工具是芯片生态建设的新趋势。

高通展示了首个在第三代骁龙8上运行的多模态大模型。

英伟达带来消费级AI显卡,加速照片编辑、3D渲染图形等AIGC内容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计算与AI深度融合也正在催生新模式

中国移动在大会上提出“拥抱‘AI+’时代”。

中国电信全面推进“网+云+AI+应用”与传统产业融合。

中国联通提供云推理、云渲染、云GPU等。

“云+AI”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演进,人机伦理、信息泄露、算法偏见等潜在的风险挑战也逐步显现。

正确处理好人和机器的关系才能更好释放“人机混合”智能时代的技术红利

有关专家建议,加快人工智能相关立法,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还需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国际合作

通过相关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和创新应用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几天,欧洲议会将对《人工智能法案》进行投票表决。如果获得通过,该法案将成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监管法规。

有专家指出,欧盟不会是第一个监管人工智能的地区,但其《人工智能法案》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