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登上人生巅峰,似乎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人生导师”。尤其是在影视剧里,这一点体现得很明显。比如在《功夫熊猫 》系列中,最终成为“神龙大侠”的主角阿宝,就离不开乌龟大师、浣熊师傅的指导。而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更是有很多受到观众喜爱且鼓舞人心的“导师”角色,比如“绝地大师”欧比旺·克诺比、尤达等。

“导师”一词,可一直追溯到荷马的经典著作《奥德赛》。时至今日,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分享经验和智慧的“导师”,身为强大的行为榜样是多么重要。而学生如果在留学上大学的期间,能够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在留学时,从大学校园里找“导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尽可能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经验等。“导师”可以是老师、校友,也可以是同龄人等。重视“导师”的作用并积极寻找、沟通,能够让学生的留学经历变得更为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视、寻找“导师”

鉴于“导师”的重要性,学生需要高度重视。学生首先要明白的是,“导师”带来的指导或作用等,不一定是正确的。通常而言,当一个人说自己有“导师”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会非常正确,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导师”的作用和指导,可能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老师“导师”会给出学习方面的建议;校友“导师”会指导如何驾驭校园生活;同龄人“导师”则会将激情和向上精神等传递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校友“导师”可以与学生通过俱乐部等建立联系,让学生了解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的职业经验、以及当前的行业挑战等。而同龄人“导师”能够与学生并肩走过留学这段旅程,并从不同的维度看待它。

在大学校园寻找“导师”,也有很多方法。如,学生第一次进入大学校园时,通常会遇到教师顾问,通常是聚焦于学习领域。他们可以把学生推荐给有着相同兴趣的老师,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沟通。而想寻找到同龄人“导师”,则需要学生自己细心探索,多多参与课外活动,寻找到适合的那些人。

与“导师”进行沟通

与大学的“导师”进行沟通时,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面对老师“导师”和校友“导师”,学生可以先询问一下沟通的规则,比如是否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电话等进行交流。当然,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过于深入地去挖掘这些“导师”的个人生活。

与同龄人“导师”进行沟通时,学生需要区分是“师生”关系,还是一份友情。要知道,“导师”是学生想去寻求不同层次建议的人,自然应该也扮演不同的角色。沟通或是慎重,或是随性,要因人而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沟通的时间。学生与每个“导师”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同的。这也意味着,“导师”希望沟通的时间和频率也是不同的——有些“导师”可能希望每周交流一次,而另一些“导师”则会在每个月举行一次正式的见面。

但不管怎样,学生都要注意和“导师”保持良好关系,不要只在出现问题时才去找自己的“导师”。

“导师”是经验丰富、智慧成熟、愿意分享经验和提供指导的人,他们能够帮助他人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实现目标、充分发挥潜力,并提供支持和启发。学生寻找到不同的“导师”,会让留学变得有无限可能,更有望让自己成为站在人生之巅的“神龙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