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996”,但你经历过“随时随地大小班”吗?

最近一位网友吐槽,他每月5000块钱的工资,却要时刻关注46个工作群的消息,对任何工作指令都要即刻回应。好家伙,这不就是24小时全天候待命嘛!

话说回来,这种“隐形加班”现象其实并不少见。不少网友都表示,在休息时间还得用互联网和通讯软件处理工作,关键是还没加班工资。这不就是白嫖劳动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董洪辰法官提醒我们,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是要支付加班费的。也就是说,哪怕你的加班没有经过正式的审批程序,只要能证明是单位安排的,那就应该认定为加班,并且单位得支付加班费。

这种“隐形加班”怎么认定呢?

关键就看两点:一是你有没有付出实质性劳动,二是是否明显占用了你的时间。比如,休息时间被叫去参加线上会议,或者经常需要在群里回复工作消息,这些都可以认定为加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央视的报道和评论,许多职场人在下班后仍无法摆脱工作的束缚。高达84.7%的职场人在下班后仍需关注工作消息,这实际上是对他们休息时间的侵占。这种现象不仅违反了劳动法对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保护,也影响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地大小班”现象要求劳动者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事务,这使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界限变得模糊。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也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央视指出,这种工作模式对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随地大小班”模式下,隐形加班成为了一种常态。劳动者在下班后仍需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处理工作事务,这种加班往往是隐形的,不被计算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这不仅违反劳动法,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随地大小班”现象,央视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包括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与执行,确保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得到保障;同时,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用工观念,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权和隐私权也很重要。

网友们苦加班很久了,终于有人提了这个点,大家都有很多话说。

许多人群多到现在微信已是工作的,不是自己的了,朋友圈也是发工作,根本不想分享自己的生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说,每次提完用人单位违法,不建议,谴责,不提倡,最好还要谈一下如何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公司通过外包劳务派遣的方式,来减少用工风险。只有取消外包派遣,才能为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制度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对离职的网友们来说,最爽的事就是删掉百八十个微信群,删掉保存了七年的聊天记录。五月,是新的开始。

作为员工来说,当你正在经历随地大小班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搜集证据。群里的工作截屏、邮件、通话记录、线上会议记录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你日后维权的有力武器。

今年的两套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隐形加班”和“离线休息权”的概念,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上面的重视,这回总算腰板硬起来了。希望未来,我们的工作环境能更加规范,打工人也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也许哪一天,这位网友分享的状态也能成为我们的新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记住一句话:你的时间很宝贵,别让它被“隐形加班”偷偷溜走!如果遇到了不合理的工作安排,一定要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吐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