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日下午,国防大学家属院一座精致的院落外,两位已鬓染白霜的文职军官轻轻按响了门铃。

未几,一位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身体微胖的花甲老人打开了院门。

两位军官立正、敬礼,齐声道:“首长好!”老人慈祥地笑着,伸出温暖的大手将他们让进了家门。

这位老人就是在革命战争代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解放后曾任12年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总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德生将军。

前来拜访的军官则是国防大学的军史专家。

宾主落座,一位专家开门见山地询问道:“首长,我们这次来打扰,是想请教一个问题:在您的军事生涯中,哪次战役战斗您感觉打得最好。"

李德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抗日故争时期的马坊战斗,堪称我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手笔!”

军史专家纳闷了:“好像没听说这战斗啊,发生在哪一年呢?”

李德生哈哈大笑:“这是一场小战斗,你们不知道正常得很,但对我来说有特殊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初,我根据地军民展开局部反攻,太行军区第2分区组织实施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马坊战斗。

马坊镇位于山西省和顺、寿阳、昔阳3县交界处,北临正太路,是太行2分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打个比方,如果说2分区所属的6县之地是一个半径约 50公里的圆,那么马坊镇就在圆心。

如果不拔掉根据地中心的这个钉子,局部反攻无从谈起。

但这一仗并不好打。

从1941年秋开始,日军历时3年,在马坊东侧的一座山岗上修建了坚固无比的城堡式的大据点。

据点居高临下,俯瞰马坊,控制着寿(阳)昔(阳)、寿(阳)和(顺)公路,威慑着方圆儿百里的地区。

二分区也曾组织过部队两次攻打马坊,但都因敌人碉堡坚固,防御严密,火力很强,未能成功。

这第三次打马坊,分区首长决定把任务交给由李德生任团长的第30团。

李德生,河南新县人,红四方面军出身,抗战时仅三年就从769团排长提拔为一营长。百团大战后,一二九师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向地方派了不少军事干部,李德生被曾绍山点名要去二分区,连跳两级,担任主力30团的团长。

在李德生指挥下,30团连战连捷:攻克日军东山据点、奇袭日军太谷医院、接应伪军白少林大队起义,影响也越来越大。

对于马坊据点,李德生也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拔掉它。他知道,前两次攻打马坊之所以未能奏效,主要原因就在于敌人的碉堡修得很坚固,易守难攻,而二分区没有一门山炮,只有两门缴获的迫击炮,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强攻不行,能不能智取?”作战会议上,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建议。

肚子里墨水最多的团政治处副主任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我们能够像西游记里的孙猴子那样,钻进敌人肚子里去就好办了。”

钻到敌人肚子里!同志的话启发了李德生,他想起师长刘伯承有句名言: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知战之地,知战之日,才能打胜仗。

要充分掌握敌情,达到奇袭、智取马坊的目的,惟一的办法是亲自去敌巢看看。

刚开始,分区首长认为他一个团长,亲自到敌人据点内部去搞侦察,太危险,不同意。但经李德生一番争取,最后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让分区政治部主任兼分区敌工站站长穰明德配合他的工作。

穰明德提醒李德生:“日军同我们打交道时间长了,变得相当狡猾。检查时,首先是看额上有没有留有帽痕,手上有没有老茧。如果有帽痕、没老茧,日军直接当场枪决,所以我侦察干部一直未能打入据点内。”

考虑到这点,李德生专门很长时间不戴军帽,直到前额上没有帽沿痕迹为止。并且天天干农活,双手长满了老茧。

进据点侦察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根据情报,马坊据点的日军近期没有菜吃,一直在催促各村维持会向据点送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值严冬,蔬菜很少,因此只有零零散散的农民给据点送菜。

说干就干,这天晚上9时左右,由李德生率领的7人侦察小分队,从团部悄悄出发。

李德生头上扎着一条沾满尘土的羊肚毛巾,身穿一套破旧的黑色棉衣棉裤,脚穿一双脏布鞋,脸上还抹了一些烟灰,俨然一副山西老农民的形象。

跟在李德生后面的侦察员们,有的挑着青菜,有的提着鸡蛋,有的背着鱼肉,李德生自己也拿着篮子大饼。

敌人的哨兵发现了李德生等人,赶紧钻出地堡,荷枪实弹,警惕地注视着山下。李德生等人镇静自若,面无怯色,缓步而行。

到门口时,敌哨兵检查了李德生等人带的东西,又仔细地打量了他们一番,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

这时,因为敌人还没有开早饭,哨兵抓起李德生篮子里的大饼就吃,还笑嘻嘻地说:“你的,良民的,大大的好!”

李德生从西门顺利进入据点内部。

据点西侧是一个比篮球场还大的院子。院中央是两排各自独立的平房,前一排是伙房、仓库、小队长室、电台,后 一排是马厩、信鸽棚、军犬室。

寨墙四周呈圆形,共分3层。紧靠寨墙是一圈相互贯通、结构坚实的土兵住房,墙上有多个射击孔。宿舍边是一圈环绕寨墙的地下室,后墙也有一排枪眼。

日军平时在这里睡觉和休息,作战时可以对外射击,发挥火力优势。

四面寨墙上有三面有弹孔。一旦有情况,碉堡内可构成上中下多层、密集的交叉火网。

据点东边的寨墙就没有那么多射击孔,因为附近有一个炮楼,里面有一门迫击炮和两挺重机枪。

据点和炮楼中间是操场和伪军宿舍、几个废弃的窑洞。

查明了敌情,李德生心里有了底:日军在西、南、北三面布防较为严密,但东侧由于有炮楼,因此守备相当松懈。

之前的两次进攻,八路军分别进攻据点西侧、南侧,被日军交叉火力网打得抬不起头。

也不是没考虑从东侧进攻,但是先得拿下炮楼,八路军没重武器,对付炮楼不比对付据点轻松多少。

李德生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绝佳的作战方案:

当时30团实行小团制,一共只有五个连,每个连选16名身强力壮的骨干,加上团直属侦察排排长和一名班长,组成一支82人的突击队。

突击队在头天夜里,利用暗夜掩护,秘密运动到据点东门外操场边的破窑洞里潜伏待机;

次日拂晓,伪军中的地下党员趁进据点打饭的时机,打开东门,突击队迅速发起攻击,抢夺东门,接应后续部队两个连进据点,而后全歼敌人。

其他三个连配属军分区仅有的迫击炮、轻重机枪,佯攻西门,牵制日军行动。

这项计划概括为四句话,就是:隐蔽潜伏,里应外合,突然攻击,中心开花。

为了保持部队运动的隐蔽性,李德生命令突击队成员每人准备一双棉底布袜,以减少行动时的声响。夺取东门时尽量使用冷兵器,避免过早开火惊动敌人,力争乘敌不备一举夺下东门。

李德生考虑到,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使用大刀最为灵活管用。为了解决制作大刀的原材料,他命令1个排到太谷车站附近搬回来一段钢轨。

得知八路军要打马坊据点,有很多对鬼子恨得牙痒痒的铁匠师傅主动找上门来,自愿制作大刀:先将铁轨锯成一小段一小段,后又垒好炉子燃烧锻打。

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打就了82把锋利无比的大刀。

大刀发给大家后,李德生亲自担任教练,教给大家劈杀要领。

提起耍大刀,李德生可是一把好手。无论是在鄂豫皖,还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他早就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在训练场上,李德生给大家作了劈大刀的示范表演。只见他左砍右劈,上架下挡,刀光闪闪,围观众人一片叫好!

1945年3月4日上午,分区首长下达了攻击马坊的战斗命令,第30团随即从团部向马坊进发。

全团分两个梯队行动,李德生团长率领82名勇士先行出发,张振光参谋长带领第2梯队随后跟进。

这天夜晚,突然北风骤起,大雪纷飞,真是天助我也。李德生和突击队员们饱餐一顿白面馒头、肉汤后,冒着严寒,在黑暗中悄悄行进,部队行进的脚步声,被呼啸的风声淹没了。

当晚十点许,突击队员在伪军地下党的接应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东门和炮楼中间的废弃破窑洞。

李德生布置好警戒后,命令队员们席地而坐,保持肃静,养精蓄锐,做好攻击准备。

为了御寒,又不发出响声,大家背对背地挤在一起;常咳嗽的人,自己准备好了捂嘴的东西;对瞌睡时打鼾的人,则安排专人监督。

下半夜,雪越下越大,太行山已经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但李德生没有一点闲情逸致欣赏雪景,他正集中思路在考虑怎样实现预定的战斗方案。

自从他参军以来,经历过的战斗不知有多少,但像这一次由他独立指挥,钻到敌人肚子里的奇袭,却还是第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深感责任重大,自己的指挥是否正确,关系到战友的生命,关系到这场战斗的胜败。他要求自己一定要冷静沉着,又给自己定下了个目标:零伤亡摧毁马坊据点!

在窑洞里来回踱步时,李德生突然看到究洞里堆放着许多扫帚、铁锹,灵机一动,对地下党员吩咐了几句。

天刚蒙蒙亮,几名伪军士兵领着维持会人员,拿着扫帚、铁锹、箩筐等工具来清理积雪,又是扫又是铲的,干得十分卖劲,很快就把从窑洞通往东门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炮楼上的日军哨兵看见后,还伸出大拇指夸奖说:“维持会大大的好!”

与此同时,李德生命令隐蔽在窑洞里的突击队员们,吃完随身携带的干粮,穿好棉底布袜,对携带的武器、弹药和装备再作一次检查。

天慢慢亮了,身为地下党员的伪军班长刘占才左手提一个旧军用饭盒,右手抱一个瓦饭盆,向东大门走去。门栓已被另一名伪军中的地下党员悄悄打开了。

刘占才进入据点后,顺手把门掩上,以挡住门洞里哨兵的视线。他到伙房打完饭后,又走出了东门。这时,寨墙上的哨兵正巧转到了西边,据点里开饭的哨音也响了。

时机已到,刘占才猛地把饭盒摔到墙上,向突击队发出了信号。李德生压低嗓子,短促而有力地下达了命令。

他的“上”字刚出口, 82名突击队员像离弦之箭,向东门猛扑过去,紧随其后的是四个排的后续部队,如泰山压顶似地冲进了东门。

紧靠在东门洞的左侧有间宿舍,一个班的日军正盘腿坐在床上吃饭,枪支都放在木架上。尖刀班的战士手舞雪亮的大刀,猛冲进来。

经过短暂的拼杀,一个班的日军很快被消灭,突击队完全控制了东门。

李德生手提大刀,亲自把守着东门,指挥后续部队兵分3路:一路与敌人逐屋争夺,一路沿塞墙夺取四角的碉堡,一路夺取电台。

由于行动没有发出一点声响,炮楼上的鬼子浑然不觉东门出了大事。2班班长赵麻子带领本班战士,用巨木撞开了炮楼的门,冲了进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炮楼守军。

二连连长文德树指挥一个班冲进电讯室,把电台炸毁。一连连长江寿阳带1个班迅速控制了炊事房、信鸽棚、马厩,敌人对外联络的重要工具信鸽全被打死。

排长张慕堂带着战士们冲进据点内日军士兵宿舍。大家挥舞大刀,劈的劈,砍的砍。很多日军那时刚起来,睡眼惺忪,肚子饿得咕咕叫,战斗力急剧下降,不少日军居然被吓得跪在地上磕头求饶。

不出半个钟头,我军就夺取了东南、东北,西南3个角上的碉堡。

残余的敌人纷纷逃入西北角的碉堡内。为避免伤亡,李德生立即命令部队停止攻击:“敌人已成瓮中之鳖,无法逃走,我们不要太急,应当以最小的代价,最后把它消灭掉。”

参谋长张振华建议说:“鬼子人少,我们人多,可以四面包围,组织投弹能手往碉堡里面投手榴弹,只要投进几颗,就能解决战斗。”

李德生当即命令正面部队继续用机枪扫射,实行佯攻。另派善于投弹的六名战士绕到寨墙外,向碉堡射击孔里投手榴弹。

投弹手扔光了三百多颗手榴弹,其中有差不多20颗精准无误地扔进碉堡内,碉堡渐渐没了动静。

李德生不失时机地下令冲锋,我军没遇到抵抗就占领碉堡,只见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日军尸体。

在攻打西北角碉堡时,正站在东门指挥战斗的李德生,忽见一名日军赤着脚,手舞一把明晃晃的军刀,声嘶力竭地狂叫着,向东门夺路而来。

李德生敏捷地举起刚缴获的一把军刀,就势向他使劲砍去,将他肩膀砍伤。警卫员一拥而上,那名日军只好做了俘虏。原来他就是马坊据点里的日军队长铃木。

这次战斗,马坊日军一个小队被全歼,计毙敌52名,生俘8名。布防在据点外的68名伪军全部投降。我军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迫击炮1门,步枪83余支,炮弹、枪弹90箱,炸药10余箱。

而我军准备充分,又是歼敌于日军睡眼惺忪之时,因此82名突击队员无一人伤亡。

由于这里长期以来都被当作日军扫荡的兵站,储存了许多物资,我军还缴获了大米60余包,盐、酱、鱼、海带、饼干、罐头等百余箱。

马坊战斗的胜利,拔掉了敌人苦心经营多年的巢穴,铲除了我太行根据地的心腹大患,震动了整个华北。一二九师、太行军区给予通令嘉奖。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 太行我军收复马坊》的消息,并发表社论,称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李德生善攻的美名从此一炮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