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爷捉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者朋友们早!今天是5月7日,星期二,我们继续追踪领袖的欧洲行程。

大家不要觉得我烦,每天都在说这一件事。实在是因为,现在全世界,都关注着领袖访问欧洲。

为什么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经过两年半的俄乌冲突,大家都明白了,现在世界格局的一个平衡点,就在我们家拿着的。

我不敢打保票,说我们东方是掌控输赢,但绝对是在扮演一个,引领大局,顺势而为的那个角色。

如果你现在不能确定,我们再过两周,再过几个月回过头看,就会明白,现在领袖的出访,对三条关键战线,两大战局造成多大影响。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意大利总理这两天发话,希望领袖能顺道去他们那看看,结果我们的回复是:行程已满,再作考虑。

为什么拒绝他们,因为领袖曾经在很艰难的时候,到他们家为一带一路做过努力。

结果呢,他答应地好好的,结果出尔反尔,现在这两天被大熊冻结了上百亿的资产,想找我们当中间人了,谁还理你呢?

意大利在整个蓝星不靠前,但在欧洲还是能打的。可我们明确拒绝了,就是挑明了告诉所有人,东方的大船,不是谁想上就能上,我们要见,也得从法国,从小马哥这样的欧洲头牌开始。

至于其他的朋友,不是一贯对我们友好的,我们也不会轻易给面子。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看出,领袖和马克龙、冯德莱恩这场对谈有多特殊。

事实上这个阵容很让人疑惑:为什么我们和马克龙商量事,为什么还带上冯德莱恩这个欧盟主席呢?

法国已经是欧盟的领导者了,难道马克龙代表不了欧盟吗?这个问题我大概琢磨了一下,其中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礼貌的需要,冯德莱恩毕竟是欧盟名义的领导者,前段时间马克龙访华,她也跟着一起来了的。

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冯德莱恩自己舔着脸的强烈要求。其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今年是老美的大选年,其实也是欧洲议会的选举年,冯德莱恩作为欧盟的主席,当然想在这场选举谋求连任,但她目前的劣势很大。

她以前之所以上台,说得直白点,就是法、德两国支持,马克龙和默克尔功不可没。

可上任以后呢,冯德莱恩基本成为了老美的代言人,马克龙曾经隐晦地批评她“过度政治化,操控议题”。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这个欧盟主席屁股坐歪了,玩弄权术,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损害了欧盟的整体利益。

德国总理舒尔茨,也公开反对过冯德莱恩,点出她用议员席位和别人交换利益的事。

这次选举,马克龙和舒尔茨推了另外一个人任欧盟主席,就是我们的老朋友默克尔。

默克尔来主持欧盟的大局,实际上有点和马克龙打配合的意思,马克龙专门负责外交,默克尔搞内部事务,舒尔茨发展经济,这就是新欧盟的“铁三角”。

在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肯定有危机感啊,因此不得不代表老美,借着这次会面,借着领袖的面子,缓和一下与马克龙的关系。

站在我们东方的立场,在战略上很自信,对这方面是很开放的,只要愿意支持配合,谁来谈其实都可以,我们抱着开放态度。

那既然冯德莱恩来了,就必须把态度放好,不能像老美那样软饭硬吃,你得尽量跟我们合作、保持一致,很多事情才能往下谈呀。

因此三方在会面后,中、法、欧三方的领导人对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敏感问题,做了一致表态,尽管每个人的侧重点有些不同,我们可以从这些表态中,看出各自的战略考量。

第一个是马克龙的表态。

他提出,国际局势处于关键转折点,事关欧洲未来,法国和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同中国加强合作。欧方不认同“脱钩”,希望同中方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欧洲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认同“脱钩”,要维持价值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明白这个“脱钩”,到底是针对谁说的。

当然是针对不在场的老美,中、欧之间,其实很少用“脱钩”类似的表达,欧洲也避讳用这样的措辞。

现在马克龙明确表达出来,这就说明,在欧盟内部,有过那么一种声音,或者正有人提出,要和我们“脱钩”,而且多半是冯德莱恩,或者以她为代表的亲美派提出的。

现在马克龙直说出来,就是要把问题点上台面,警告冯德莱恩。

看来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欧洲也有不少二狗子、二鬼子啊。

第二个则是冯德莱恩的表态。

她表示同我们保持良好关系对欧盟至关重要,也将决定能否更好应对乌克兰危机等挑战。欧盟希望和中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增进互信,避免误解,共同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

这个表态就很中规中矩了,好像说了什么,又什么都没说。潜台词感觉就是:我们还是要多沟通、多商量,避免误解。但是沟通啥,有什么目标,里面没有实质性内容。

这也正应了她亲美派的身份,她代表老美主动来了,但又没有实质性的表态,人到了,但是心没到,让人感觉很别扭。

也可能她在会面提过一些想法,领袖根本就没搭理她,和之前布林肯访华的情况一样。

作为我们的领袖来说,没有在意那些“小九九”,而是直接表明了对重要问题的态度。

关于乌克兰危机,希望尽快停火止战、欧洲恢复和平,都支持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

关于巴以冲突,当务之急是尽快实现全面停火止战,确保人道主义救援,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

我们对于这两个大战局,总的思路是一以贯之,就是两个字:相持。先停止热战,然后以政治、外交的方式解决问题。

那什么是政治、外交呢?这个就看怎么谈了。

比如乌克兰这边,大熊已经拿下乌东四州,是不是就此打住,是不是请他们全民搞个公投,加入大熊的联邦啊?然后欧盟拿到乌西的黑土地,把老美踢出局呢?

又比如在中东,是不是让以色列按照两国方案,把侵占巴勒斯坦的土地吐出来,再让巴勒斯坦进入联合国呢?

我们的表态看起来是开放的,但其实对这两个战局,停战以后,就只有那一个选项。因为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拿不到。

但不管怎么样,和法国、欧盟的领导人谈,我们达成了态度上的一致,得到了一个大结论,就七个字:欧洲离不开中国。

如果对比之前马克龙提的战略自主,减少对老美的依附,我们就会觉得,这个结论有多好玩。

一面要减少老美的影响,搞战略自主,一面又说离不开我们,这恐怕才是欧洲真正的内心想法。有点矛盾,却又无比现实。

这说明小马克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嘴上说一套,手里是另一套。

我们不妨,把这看作接下来访问的主基调,看看领袖在这个基础上,会继续创造出多大的成果。

当欧洲各国在态度上一致,下一步我们可以慢慢的,把现实往这个方向推。

这样一来,名正言顺,言出法随,句句都是阳谋,打名牌,老美就算想进来干预,也是无处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