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长沙县开慧镇,有一个小镇的名字十分洋气,叫做“斯洛特小镇”,

而这样的一个洋气的小镇名字是为了纪念近代著名教育家杨昌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杨昌济在留学之时就居住在英国斯洛特小镇,在留学期间,世外桃源般的斯洛特小镇给杨昌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当时中国正值民困国贫之际,为了救国救民,杨昌济怀着一腔热血留学归来,希望“教育救国”。

后来,在杨昌济发现了毛泽东。

因为当时的毛泽东虽然还年轻,但已显露出非凡的能力,不过纵览当时历史,一共有三人独具慧眼,预见了毛泽东将来可能会有的伟大成就。

教育救国杨昌济

  • 1937年2月1日,延安举办了徐特立同志六十大寿的庆祝会,在会上毛泽东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最敬佩的两位教师,一位是杨怀中(即杨昌济)先生,一位是徐老。”

杨昌济作为一名游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令人称奇的是他并非只在一个国家学习,而是先后分别在日本、德国、英国、瑞士等几国都有考察学习。

在回国之后,湖南省督军兼省长谭延闿,下帖邀请他担任省教育司长,但是他拒绝了邀请,反而去做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普通教师。

当时毛泽东正在一师学习,并与杨昌济相识,于是之后产生了一段师生情深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在北京秘密地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此消息一出,全国人民一致反对,掀起了一股反日浪潮和民族主义情绪,之后各地的学子也自发组织了爱国运动。

闻此消息,以毛泽东为首的湖南一师学生,也纷纷响应,大量刊发了《明耻篇》。

毛泽东在教室阅读时题词感言:

  •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唯我学子。”

毛泽东在写下这四行字的时候,杨昌济正好站在了他的课桌前,在与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学生交流后,杨昌济了解到他的才华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