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从去年十月份以来,中国经济韧性强度越来越大,各项指标整体向上,外贸出口,消费增长稳定了宏观经济大盘。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飙升,已超过欧元成为世界第二货币,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惊奇,纷纷赞赏。可反观国人,老百姓却感受不到这种宏观面给自己带来的福音,时不时有不满情绪和偏激言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网络社会信息化,催生唤醒了百姓的理性思维,他们不再盲从主流媒体与专家的说法。他们可以从

,微信,公众号,

,自媒体平台获得多样化的信息,各人从不同角度不同行业结合现实发出声音,这种声音从局部发声多,全局面发声音少,与主流媒体有区别,出现多样化和多元性元,这是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社会贫富阶层差距拉大,利益分歧不断加深,不同人总是站在各自利益角度说话做事,对国家的社会政策施行与实施持有不同态度甚至相反看法,有时只讲缺点不谈成绩,只注重眼前不注重未来,难免出现不满情绪,发几声唠骚,忽视了社会发展给全体人民带来的好处。

三,大众化的发散思维日益增多,不再盲从专家的言论。不少民众开始怀疑有的专家的治国理政是站在自身利益角度提建议的。比如有专家建议将银行率降为零,老百姓就会掏钱消费。我们先不说这种建议能否实行的通,单就存款而言,家里存钱超过五十万元的不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的人还在温保线上生活,这些人即使有存款也是几万,一二十万元,银行利率为负他们也不敢超前消费,他们要用这有限存款保命过日子。相反,百分之二十的富裕阶层占有百分之八十的存款,人家的消费早以过度了还能拿出多少拉动经济呢!专家的有些建议脱离实际不可全信。

四,新闻报道具有引领宣传教育的作用,以王面发声较多,存在问题讲得较少;一般民众从现实发声,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感受幸福,对报道中概括抽取面的新闻与生活中不相适应的实情的不满言辞必然增多,这是一种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状的存在,不需要过多指责。

以上四点就是宏观经济向好,人民群众自身感觉不到的原因,需要国家通过有效的举措,平衡财富现状,缩小贫富差别,在改革发展中让国家,企业,集体,个人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你觉得对吗,请参与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