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但在巴勒斯坦有一人,数十年如一日“防贼”,这个贼想要偷得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他的命。

他一生57次离阎罗殿只差一步之遥,却能屡屡化险为夷,堪称“中东不死鸟”;他一生致力于解决巴以问题,寻求解放、和平之道,却在生命最后3年被以军软禁围困,最终离奇死亡。

他就是巴勒斯坦前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

而在巴勒斯坦眼中,以色列是“暗杀阿拉法特的头号且唯一嫌疑人”。

那么,阿拉法特究竟是被谋杀,还是自然死亡?这背后又牵扯了多少政治图谋和利益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从阿拉法特年少时开始,以色列就成了他心中的“死结”。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但最终阿拉伯联军痛失战局,惨败以色列。此后,以色列如跗骨之蛆一般,再难从中东地区根除。

1950年,阿拉法特考上了开罗大学,并凭借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当选埃及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期间同埃及军官组织交往密切,为其后来创建巴解组织,团结埃及力量打下基础。

1953年1月12日,为表明心志,阿拉法特血书“愿为巴勒斯坦事业付出鲜血和生命”,还创办了一份杂志《巴勒斯坦之声》,唤起了更多的巴勒斯坦人民及阿拉伯人民参与到誓死保卫领土的斗争中,并强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势必把“外来户”以色列赶出中东。

此时的阿拉法特主要活跃在学生群体,相较那些政府高层和军队大佬,他依旧籍籍无名,人微言轻,其力量可以说是微末至极。

阿拉法特大学毕业后,为了填饱肚子,就职于科威特的建筑公司,巅峰时期当上了建筑承包人,积攒了大量财富。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富贵一生,因为他始终铭记领土被侵占的国仇家恨。

他散尽家财,于1957年在科威特秘密建立了武装组织。

这也是“法塔赫”组织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法特经历了从学生到工人,再到富豪,远不再像学生时代那么天真,他再也不相信吼两嗓子,以色列就能停止入侵巴勒斯坦,他渐渐悟出一个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法塔赫”在建立之初,就始终坚持一个纲领——“革命暴力是解放家园的唯一手段”。

法塔赫此时连新生政权都称不上,充其量是个民间团体,无法和以色列的正规军作战,于是阿拉法特另辟蹊径和以色列展开游击战,试图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

但事实证明奇迹是不可复制的,这条路在遥远的东方曾大获成功,在巴勒斯坦却举步维艰。

1964年12月31日,法塔赫游击队穿越到以色列境内,分兵多处同时向以色列军事目标发起攻击,打响了武装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枪。次日一早,法塔赫公开立下誓言——

“只要巴勒斯坦没有获得解放,我们就不放下武器。”

巴勒斯坦境内的其他抵抗组织纷纷响应号召,达成共识:武装是确立巴勒斯坦人民的地位、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应有权利、最终返回自己家园的根本保证。

【二】

经过两年的发展,法塔赫组织起来的反抗力量越来越大,以色列渐渐感受到了威胁,对法塔赫组织的主要首脑——阿拉法特怀恨在心,一场针对阿拉法特的暗杀行动在悄无声息地酝酿。

1967年末,以色列情报机构获悉,阿拉法特秘密潜入了约旦河西岸,试图组织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并且阿拉法特会在拉曼腊赫村过夜。

适夜,以色列当局派遣数十名精通暗杀的死士,组建特别行动队,悄悄摸进村子。然而正当这群死士以为悄无声息避开了阿拉法特的侍卫时,几声犬吠打破了黑夜中的寂静。

阿拉法特被犬吠惊醒,察觉到异常后果断跳窗,坐上汽车绝尘而去,等这群死士加紧赶到阿拉法特的住所,哪还见阿拉法特的身影。

以色列针对阿拉法特的第一次暗杀行动,惨遭失败。

但是以色列并没有就此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