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我国发射的神舟十七号成功返回地面,工作人员根据降落地点的推算,派出了一支搜救小分队去回收。

我们国家现在科技如此发达了,就连一部小小的手机丢失了,也能根据GPS定位找到踪迹,更何况是投入了国家大量心血的神舟呢。

那为什么不能使用定位系统找到神舟降落的精确位置,要派出人工呢?

信源:人民网2024-05-01关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舟回收使用人工的原因

2024年4月30日的下午5点,神舟十七号返回舱在内蒙古戈壁滩内的着陆场成功着陆,同时搜救分队也被派出前往实施搜查救援回收,成功找到了返回舱并将舱内的宇航员搬出。

整个搜救过程都没有使用依靠我们国家的高精尖定位系统,而是完全依靠人力的方式去展开的。

这很是令人困惑啊,明明用定位系统能精准快速的找到返回舱降落点,为什么还要依靠人力一点一点的查找进行搜救呢?

莫不是我们国家的定位系统没有用在神舟上?还是说我们国家的定位系统并没有按照所说的那般覆盖了全国范围呢?

其实这些种种猜测都是错误的,神舟这般重要的国家工程项目,怎么会没有用上我们的定位系统呢.

我们国家的定位系统也确实是覆盖了全国范围之内,只要有信号的地方我们的北斗卫星就能准确定位到。

使用人工救援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我们神舟十七号飞船返途中有一片黑障区,里面的分子粒子能量巨大,会对信号产生干扰。

就是说在这片范围内,我们地面是无法精确的收到神舟返回舱的状况的,甚至会完全失去和神舟的联系。

出了那片黑障区后信号才得以恢复,能和地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信号的收接联系,我们国家的定位系统会被影响到,可能会差生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就是在那片区域内神舟经历了什么我们无法得知,更无法预测,更是有不小的可能性会对神舟产生破坏,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定位系统虽然能精准的查到返回舱的位置,但是却无法及时了解到返回舱的情况,和舱内宇航员的安全情况。

我们国家将宇航员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人工搜救的话能及时抵达现场并能保证宇航员的安全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进行救治和处理。

尽管使用人工搜救的方式会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也会给搜救工作增加不少的麻烦和时间,搜救队员开车在预测的区域内进行观察和推算,确定大致的搜救方向,一寸一寸的搜寻返回舱的下落。

但是这样的搜救方法可以第一时间知晓返回舱的情况,并通过观察返回舱外表的状况去推测舱内宇航员的状况,可以及时的联系医护人员前来,及时展开救助。

如果不使用人工搜救的方式,而是只依赖于定位系统的话,虽然能很快的找到飞船的位置,展开搜救工作,但是飞船和返回舱的情况我们一知半解,只能够通过数据的反馈来推测具体情况。

如果飞船出现了问题和故障,数据没能及时反馈到工作人员那里的话,将会对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产生一定的生命安全威胁。

搜救小分队的人工搜救一方面是能够及时保障宇航员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能够准确判断飞船返回到地面的真实情况和准确数据,对将来的飞船研究和改进会有很大的数据帮助和经验。

其实使用定位系统也好,人工搜救也罢,都是为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返回舱的位置,确定宇航员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国家是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去采取不同的回收措施,只是为了能将安全保障最大化。

神舟十七号的人工搜救方式是将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给宇航员多了层保障。

神舟十七号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家乡”

执行载人进入太空任务神舟十七号也算得上是经验丰富,这次载人进入太空是它的第二次任务。

2023年10月的酒泉,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它承载着国人的希望和期盼,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入了太空开始执行任务。

先是和需要对接的核心舱进行合体,为在太空中工作了3年的太空站送去物资补给,还带着三名宇航员进行了设备的维修和修补,更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反馈给地面实验成果和数据。

宇航员们也是第一次在太空中进行维修工作,这次维修不仅是对内部的一次修整,更是对外表的一次修复。

尽管在维修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棘手的问题,但是他们还是细心的排除了产生问题的因素,成功完成了任务。

而今年,神舟十七号也得以迎来自己的“退休”,它的后辈神舟十八号再次载着3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去完成他们的使命,神舟十七号也终于能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地球家乡。

而神舟十七号从太空回到地球一共需要三步骤。

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制动离轨,将飞船从方向上的调整和速度上的减慢来达到脱离原定工作的轨道,换到返程方向的运动轨道上去。

返回舱来到返程轨道上后,推进舱对返回舱进行推动工作,推到大气层范围时推进舱脱离返回舱。

第二步是进行减速,返回舱在返回地球过程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经过大气层时因为速度过快和空气之间的摩擦会让返回舱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球,舱外的温度甚至高达了1000摄氏度。

从舱内向外看去,除了红彤彤的火焰以外什么都看不见,尽管舱内的材质是绝佳的隔火隔热材料,宇航员是感觉不到那么高的温度,但是他们也需要临危不乱,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配合地面开展降落工作。

第三步开伞,返回舱返回地面配套的降落伞共有4个,两个引导伞,一个减速伞,一个降落伞。

引导伞先打开和下降的速度行成对抗,通过下降的力度将减速伞打开,减速伞可以将返回舱下降的高速从200m/s减速到90m/s,在还有离地面数十公里的高空降落伞打开了,它使返回舱有足够的缓冲力,使返回舱可以慢慢平稳下降,在还有6公里时返回舱的反推发动机进行工作。

信源:澎湃新闻2024-04-30关于《神十七返回舱着陆精准“刹车”,上海航天第12次为航天员回家护航》的报道

将返回舱和地面产生反推对抗力,使返回舱落地时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返回舱的损耗,以及减少落地力量对宇航员的伤害。

随着落地的一声巨响和尘土飞扬,神舟十七号成功返回了地面,长时间在太空环境下的工作和穿越大气层时的摩擦起火,让十七号的外表变得不似从前那般崭新。

它矗立在戈壁滩上用外表的痕迹向世人展示着它使命的完成。

信源:新京报官微2024-04-30关于《成功着陆,圆满成功!》的报道

结语

在太空中执行任务,和结束任务返回地面都是件非常令我们国家和民众关心的国家大事。

尽管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和问题,但是我们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最不怕的就是遇见问题,我们遇难则强,在挫折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实力,在进步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国家是将人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民主国家,所以在神舟十七号返回地面时,采用人工搜救的方式去第一时间保障宇航员的安全,相信我们国家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现在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