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艺术教育重在心智的培养,即通过知识获得心灵的解放,是人的情致、品格的培养。

刘熙载云:“赋家之心,其小无内,其大无垠,故能随其所值,赋象班形。”(《艺概·赋概》)道明了作者的眼界和想象力的重要性。黄宾虹论画家的三个要素“理法、情义和气力”,指出:“画者以理法为巩固精神之本,以情意为运行精神之用,以气力为通变精神之权。”即画家的基本功、才情和胆魄三者缺一不可。因此,中国艺术的学习一方面尽量扩大知识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力求打通知识的千门万户,如此才能有“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整体理解。在今天这个碎片化的消费主义时代,人与学的“多闻”与“一贯”,“常”与“变”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就尤显重要了。

此次毕业同学既有对当下生活的表现,也有对流变不居的造化之体认;有在题材外延的拓展,有在材料和程式语言的挖掘,或是对水墨形式的前沿的努力尝试,呈现同学们对中国画不同维度的学习探索,各自以其沉潜创获,向时代精神致敬。

与此同时,中国画学院还以“生成——创作手稿”平行展的方式,展示同学们围绕毕业创作的手稿。可以看到他们特定时期一件作品的生成逻辑和思绪变迁的历程,他们生动或稚涩的手稿,试图以摆脱惯性秩序支配的形式,展现一件作品自身的历史与连续的意趣。

志存高远,心向往之,越过可以想象的任何障碍,披荆斩棘,勇猛精进!

中国画学院院长 丘挺

2024中国画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欣赏

王 艺 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夺冠》

尺寸:200cm x 150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廖勤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夺冠》表现的是公路车竞技中众多车手终点前冲刺的瞬间,车手们经历百余公里的角逐,在终点前展开冲刺。画中形象源于作者亲历竞技后的真实感受,整体采用具象造型,但在表情和肢体动作上稍作夸张变形,以增强画面冲击力。色彩以红褐色为主,直接展现了车手们的健康活力,也预示着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展现了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

高 佳 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没有窗户的房间》

尺寸:尺寸不定

材料:水墨综合

指导老师:廖勤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在虚拟中游走,触摸现实。

赵 彤 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人像与服装组画》

尺寸:240cm x 200cm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

指导老师:林彬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作品既受到了极简主义构图、电影海报设计、快照摄影和波普艺术等风格的影响,又追溯中国简笔泼墨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在追溯艺术先辈的同时,又将他们不合时宜的风格与发生在当下的人物面孔以及服饰结合在一起。

素材来自于自拍或他拍的媒体图片,它是一种实践,着眼于我们如何认同媒体景观,以及我们如何构成与媒体景观的关系。考虑一个图像与另一个图像的物理存在之间的关系。

作品采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捕捉生活中最微妙、最平凡、以及最熟悉的事物——面孔与服饰。通过组画的形式展示,试图使观者产生情绪共鸣。

王 烨 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心声·三重奏》

尺寸:200cm x 200cm

材质:纸本水墨

指导老师:毕建勋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这幅创作是一张表现民乐内容的水墨人物画。中国民乐与中国书画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国粹,而民乐的音乐性特别是节奏韵律感,更与书画抑扬顿挫的笔墨变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笔墨原理也与民乐有着内在相通之处。比如琵琶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有如画家时而半空杀纸,时而细致点墨的用笔状态。作者希望以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形式表现民乐的迷人韵致,推动民乐的发扬与传播。

陈 诸 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街角阳光》

尺寸:300cm x 200cm

材料:纸本设色

导师:廖勤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现代都市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带来了放松的生活,每一个街角都能营造出片刻休憩的氛围,喝一杯咖啡在午后的街角轻轻驻足,这种场景出现在都市的一个角落,画者希望借助这些都市人物,阳光午后,咖啡馆一角,这些元素来表现松弛的都市生活。对于画者而言,生活为艺术提供养分,咖啡为都市提供了活力,希望借此作品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精神活力。

刘 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观-我》

尺寸:300cm x 200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林彬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淹没心灵的景观》

尺寸:100cm x 100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林彬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阿尼玛》

尺寸:100cm x 100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林彬教授

创作阐述:

观系列当中的“观”是始于看的,但是又高于看,这种“观”是一种内观,这种内观,是将天地以及自身的所有当作“眼睛”来观,这种观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而这个本质,则为道。通过一种更高维度的视角去观照自身, 从而达到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的境界。也是通过“观”,来更好的讨论自我与环境、社会、天地之间的关系,寻求本真的自我与万物的联系。

曹 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假日》

尺寸:200cm x 169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刘金贵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假日是令人开心的时光,漫步于公园,莺啼鸟啭,清新的空气,让人感到呼吸都变得轻松愉悦。这里远离拥挤的车流,远离喧嚣的街道。是每个城市都有的美好乐土,也是每个城市会呼吸的存在。人们在这里放下生活的重担,忘却烦恼。嬉戏欢闹之声不绝于耳,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悟生命的意义。

李 佳 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浮生若梦》

尺寸:140cm x 180cm

材料: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刘金贵教授、焦洋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我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丽达与天鹅这一古希腊神话,这个题材一直是西方美术史上经久不衰的题材。我将其以自己的视角重新解读——将视角转移到普通的世俗情爱,在经历一场如梦如幻的邂逅后这般美好被一股神力打破,破碎而迷离,想要获得美好的事物就先要学会接受失去。

画面通过对玻璃、绢本和单反玻璃依次的处理以制造出一个浪漫暧昧而又破碎虚幻的梦境。玻璃上用玻璃刀划出的物象,线与点的抽象组合表现出一层虚幻不真实的空间。绢本浅绛色描绘女主人公的梦境遭遇,画面中有真实存在的事物,也有现实之外的没有影子的“不真实”事物。通过烧灼绢本产生一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暗示,再加以单反玻璃,使得正面能够透出镜子的效果,背面也能够看到在一层深蓝色玻璃映照下的正面画面,形成一场真真假假,不同视角下变幻的梦境。

徐 从 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时光的倒影》

尺寸:200cm x 145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刘金贵教授、焦洋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时光的倒影》,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既是对我自身成长体验的记录,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思考。画面以轻松、悠闲的生活场景为依托,由几组人物与船只组成,表现了人们划船游乐的场面,画中清澈的水面映射出的高楼与船只的倒影交相呼应,试图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如真似幻的意境与美感,同时表达出对流逝的时光以及美好回忆的怀念。

王 镜 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让大理石说话》

尺寸:150cm x 150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刘金贵教授、焦洋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我的作品表现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和建筑艺术,在此基础之上我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设计元素,同时也加入了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关系,描绘一幅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作品。

黄 天 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上帝掷骰子吗》《有戏》

尺寸:180cm x 110cm 230cm x 120cm

材料: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刘金贵教授、焦洋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在绘画中,我也始终相信着量子力学和吸引力法则。每一块颜色每一种物体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意义。正如王阳明所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之外。”

或许观察者即上帝…世界的真实取决于我们如何观察它,命运的走向取决于如何你的决定,取决于你抛出的骰子。

作品中赋予了主人公以万花筒般绚丽的人生,在缤纷、美好、脆弱、憧憬的情绪中找到平衡,通过舞台的幻境表现出来。这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的尝试,以愉悦轻快的氛围,从女性视角戏谑的隐喻对于社会的迷思和生命的思考。

董 冰 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没有故事》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我们这里不太在乎时间》

尺寸:75cm x 130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徐华翎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无事发生》

尺寸:90cm x 90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徐华翎教授

创作阐述:

创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创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试图以光线的旖旎和色彩的灵动来表现时间的永恒,在纷繁的生活中寻求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回归于“零”,重新过问生命的意义。

将画框看成窗户——向内看见里面的风景,向外看见世界的真实。

乔 一 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如梦令》

尺寸:200cm x 200cm

材料:绢本水色

指导老师:徐华翎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如梦令·游园神倦意疲

游园神倦意疲,群芳看遍如迷。

闲坐乱花饮,醉观万事何奇?

离离,离离,却是落寞离席。

徐 栎 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玉腰奴与阿措》

尺寸:170cm x 200cm

材料:粗绢、水墨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徐华翎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创作来源于对“美”的探索,同时也是对自我内在的解剖。画面的斑驳与痕迹游离在人物之间,留下的是破碎又残酷的美。我们模糊了各种念头,被困在想象与现实的边缘,熠熠生辉。

马 宇 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土地召唤》

尺寸:170cm x 200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徐华翎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在这个城市的角落,一片片细小的角落,土地在呼唤着我。它似乎在悄悄述说着曾经的故事,曾经有过的和现在的绿意和生机。春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嫩芽洒在地上,仿佛在邀请我们休憩片刻,倾听自然的呼吸声。但在周围,是钢筋水泥所构成的森林,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一片现代都市的景象,水泥的灰色掩盖了土地的原本面貌。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的力量依然存在。在城市的角落,一株株顽强的野草努力地生长着,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坚韧。鸟儿在空中盘旋,欢快地歌唱着,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力量依然存在,依然充满生机。

或许,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我们不必暂停,也许在匆忙的脚步中多看一眼,摘下耳机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土地的召唤;或许,在春天的阳光下,我们可以找一处静谧的角落,与自然融为一体,放松心灵,感受生命的美好;或许,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也能够在自然与建筑之间找到一种和谐与平衡,让水泥森林中的每一片土地都能够焕发出生命的光芒。

王 鼎 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奇谭·羁绊的银莲》

尺寸:190cm x 105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金瑞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羁绊的银莲》描绘的是美少年阿多尼斯的悲剧故事:维纳斯迷恋他的容颜,但始终爱而不得。直到阿多尼斯在一次狩猎中意外死亡。维纳斯看到了占有他的机会,她请求冥后将其复活。从此每年阿多尼斯都会复活一次,这一时段的他只是供维纳斯亵玩的宠物和奴隶。随后他将再次死去,等待第二年的重生与死亡,经历永恒的轮回与折磨。面对无法依据自我意志度过的人生,面对无休止的循环,阿多尼斯撕开自己的身躯,滴滴鲜血幻化成赤色银莲花。复活的魔咒无法打破,这样的反抗也许并无效果。但抗争的意义正是抗争本身,哪怕所面对的是难以改变的铁率。

福柯曾说:“重要的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所以当我们回望并试图重述这些神话故事和民俗故事时,我们其实是在观察与反思当今的时代与生活。这也是我创作的初衷,如司马迁所言:“《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面对个体性的苦难不幸,面对集体性的循环往复,我们又该如何----即便灵魂遭到彻底地禁锢,即使命运终将难以改变,我要抗争!永不妥协!

王 昱 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国之脊梁》

尺寸:198cm ×150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金瑞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去年,于敏的事迹随着剧集《功勋》的演绎深深地触动了我,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氢弹的研发被美国公开的假数据所干扰,幸亏有于敏这样的国士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为祖国氢弹的研发节省了大量时间与资金,同年,神舟十六的发射震撼人心的同时,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虽然不能亲眼见证,但只是图像上的情景就足以让人热血涌动,再联想到中国几十年来的科研历程,一代代杰出科研工作者,我想任何的科技封锁都不会阻挡得住中国科技跃进的脚步,恰如直上云霄,冲破长空的火箭,一往无前且势不可挡,于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确定下了描绘杰出科研工作者和部分重要科技成果的主题,最终在画面中从左到右依次描绘了于敏、杨振宁、钱三强、钱学森和邓稼先几位科学家,并在背景中展现与他们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科研成果。

逄 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观者·密语》

尺寸:6张 尺寸不等

材料:绢本重彩

指导老师:金瑞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毕业创作以牛仔帽为主要元素贯穿整组画面中,采用人物、动物、植物三种不同维度的物种组合的形式来表现,将事物表面的物体形式、空间形式、介质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并且留存表象之下充足的思考空间,用重彩语言和明快饱和的色彩让观者产生部分共鸣与联想。

詹 佶 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曲水流觞》

尺寸:200cm x 250cm

材料:绢本 水墨 淡彩 金箔 银箔 铜箔

指导老师:刘金贵教授、张猛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作品以中国古代传统文人雅聚“曲水流觞”为主题,采用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描绘文人墨客举杯畅饮,会棋等场景。作品采用相对写实的表现手法,平面布局,利用画面构成及色彩,表现画中人物不同的状态。将文人雅集这一题材进行当代化的错位与重构,表达作者对传统雅事的追忆以及对文人风骨的致敬。

顾博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青铜回想》

尺寸:200cm x 170cm

材料:绢本重彩

指导老师:张猛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本幅作品将青铜纹样做为背景并采用重彩绘画中沥粉贴金等传统技法表现出青铜器的质感。在构图上打破常规空间,将研究人员与游客并置于两侧,展现出文物研究与观赏的不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文物保护修复专家所做贡献的钦佩与敬仰之情,并对以青铜器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载体致敬。

刘 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相拥》

尺寸:110cm x 100cm

材料:绢本水墨

指导老师:张猛副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请勿喧哗》

尺寸:78cm x 38cm

材料:绢本水墨

指导老师:张猛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作品运用分割的处理方法表达破碎的机械感和智能形象,避免过于工业化所带来的僵硬感,虚画的女性形象代表的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类群体。试图运用低饱和度的颜色来消解画面当中的矛盾与冲突。整体作品想要表达的是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高智能科技是否会层出不穷,是否会出现仿生人和义体人,当复制人和真人已经难以区分,到底如何才能判断“人”,如何去界定哲学意义上的“人”的存在。这些都是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出现所产生的担忧。我的画希望去探讨在有可能出现的人机共存时代下,人机关系会步入到什么样的状态。是否会如爱人相恋,或是充满对抗。

马 新 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山鬼花钱》

尺寸:110cm x 100cm

材料:绢本水墨

指导老师:张猛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无边静寂的丛林深处,身披薜荔含笑依依的神女,唯有灵兽偕行,心中的爱人何处?花车由盛开的辛夷芬芳的桂枝装扮而成,只为等待一人的到来。我思君处君思我?初时有多么殷切的期盼而后就有多么的哀怨与惆怅。思公子兮徒离忧!画中蓝绿与红黄色调强化了冷暖的对比,借以表达神女内心忧伤且热烈的情感。

李 咸 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疆北一隅》

尺寸:110cm x 260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陈平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低压天空的一抹色,是看得见的飞鸟,是听不到的飞鸟。是大地之春,是疆北一隅。

二十度,天乌兰乌兰,有辽阔,有垂帘。

储 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旃檀海·无上清凉》

尺寸:160cm x 90cm;160cm x 209cm;160cm x 90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丘挺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以实地写生为蓝本,用三面屏的形式呈现作者昔日夏游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群过程。面对名刹香火、灵鹫烟岚,想起弘一法师曾写《华严经》“无上清凉”四字。《华严经》又言:“摩罗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旃檀海岸赞》:“旃檀海岸……火内得清凉。”欲作山水图得清凉意,得清净心,故以为名。

飞来峰周围群山迥异,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通过描绘怪石嵯峨,古树繁茂,意图创造“景色至绝,而微茫缥缈者”的幽远之境。屏风合围全景式的山水视觉效果,营造出一个“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沉浸式游观空间。

各个朝代形象的仕女在山水之中交游,吹笛弹琴,举觴对饮,或者酣然醉卧,俨然轻松烂漫的女性雅集。她们行舟饱览山河、或凭栏而坐、鉴赏古迹名胜,她们也骑马阅读,亲身丈量天地,知行合一。特意将造像与人的大小对比拉大,满壁神佛形为神偶,却是人造。

此作意在表达女性视角的作者对古意与的追摹,以之寄托自己的林泉之志。

要 智 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夜照清山暝》

尺寸:265cm x 146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丘挺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此件毕业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夜晚山林的景象,整幅作品会在山峰和其他几个重要位置用暖色调来表现,使得作品不会显得很冷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其余部分会在表现细节的同时,运用水墨进行大面积的渲染,营造一种夜晚的氛围,再加上彩色云气的穿插,将画面中各个部分串联起来,使得画面显得更加温馨和生气,也让整体效果愈加完整。

杜 沁 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千面太虚》

尺寸:220cm x 220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丘挺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我的毕业创作《千面太虚》取材自红楼梦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此画通过超现实的错乱空间来表现“太虚幻境”。作品中的太虚幻境呈现出不同的元素和场景相互交织,形成错综复杂的空间感。在画面中,人物、园林、山水等元素并置,形成了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超现实画面。这种错乱的空间布局旨在传达梦境中的混沌与迷惑。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这个梦境,我希望通过禅悟、谶预等多重主题的交织,探索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与世界的联系。同时,这个梦境也反映了《红楼梦》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性的多样性,引发我对于人生、青春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红楼梦》作者在第五回将所有人物谜底揭晓,每个人物的结局是一首诗,生命终究归于尘土,重要的是如何度过其中的岁月。正如书中所述,人生并非单一结局,而是由无数瞬间构成,最终形成一种无法预知的状态。回顾一生,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

鲁讯曾评红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千个人可以 看见红楼梦的一千个面,红楼梦亦能照见读者的千万面,在千面的太虚幻境,我们洞见万事因果。

文本简介:这日,警幻仙姑从宁府经过,偶遇荣宁二公,荣宁二公求警幻仙姑将宝玉规引入正,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

此时宁国府内,秦氏叫小丫鬟们好生在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宝玉在床上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随警幻来到太虚幻境…

徐 艺 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祝融狂想曲》

尺寸:130cm x 202cm

材料:综合材料

指导老师:贾云娣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祝融氏,被奉为上古火神。“狂想曲”(Rhapsody),在19世纪通常指具有英雄气概与民族特色的幻想曲,结构庞大,契合了画作的民族色彩和神秘感。祝融,他创造了“击石取火”,使人们不再为保存火种而发愁,大大解决了人们的生产生存之困,他是光明与力量的象征。后水神共工氏作乱,将昆仑山的圣火熄灭,世界陷入黑暗。祝融驾双火龙与共工作战,大胜共工,光明台重新被点燃。

祝融凯旋,世界重返光明,圣火熊熊燃烧,人们奏起了英雄战歌。祝融之力天地万物可鉴,于是,日月同辉,天地共彩。

周 德 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但远山长》

尺寸:58cm x 183cm x 3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贾云娣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轼

作品灵感来源于苏轼该词, 恒久伫立的群山绵延至远方,山间云雾变幻莫测。在最远处的天边,山色在晨曦的映照下慢慢显现出朦胧的青色。

李 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凤涅长白》

尺寸:248cm x 320cm

材质:纸本设色

指导教师:刘荣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作品描绘了夜晚时分长白之景象,下端浓重的冷色林树至上方被月光照拂的淡暖山端纵览无遗。先以精确笔触描摹雪山枯枝与村舍结构,再将蓝紫墨色以合理的浓淡变化过渡加以晕染,房舍于山间错落,被山色所晕融为一体,强调山水一色,万物共生之意象。

画面主体中间山脉与上面山头连接下方之松树部分合起来为一个奋飞的“凤凰”形象,直冲高处之明月。故起名《凤涅长白》,凤为涅盘,方可重生,画本无声,但有种种可能。眼前所观与心中所想,于虛实交合中模糊边界,萌动之意冲出画纸束缚。何为“涅槃”?冉冉曦光中,向死而生。

方 浩 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菡萏清波》

尺寸:280cm x 180cm

材质:纸本水墨

指导老师:陈相锋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荷叶若盖,菡萏照水,白鹭步于清波之上,吾心逸于尘嚣之外。如闻天籁,如见远影,心随蝶而化,意与画共栖。愿波光之无尽,唯身心之俱寂。

金 赞 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暄风序》

尺寸:66 x 190cm x 3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陈相锋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玉兰含苞待放,春禽临水栖鸣,春意如丝般润泽万物。通过展现玉兰花间的自然景象,营造和煦而宁静的意境。

唐 孝 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归去来》二联

尺寸:260cm x 106cm x 2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陈相锋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我踏入春林

瞥见小鹿跳跃

转头又望见豹子从秋天离开

林中升起雾气

千百花朵在沸腾

一如梦境烟云幻化

激荡着一周周的年华

富 珺 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花间》

尺寸:64cm × 200cm × 3

材质: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谢青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我的灵感来源于浪漫而短暂的花束。花束的魅力,在于集中展现了生命中的一刹璀璨与绚烂,但让人短暂而难忘。我运用没骨偏工的手法,三条横屏构图,试图捕捉花绽放的的瞬间、鹦鹉在花间穿梭嬉戏,与繁花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也希望可以珍视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瞬间。

郑 可 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流转》

尺寸:220cm x 220cm

材质: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谢青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往往让我们认识到时间流转的,是生活里不经意的一个瞬间,也许是一枝花的凋零,或是一棵小苗破土发芽,自然总能以循环的方式给我们新的力量。画面意图将日常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呈现在眼前,通过旋转的藻井形式,表达三个层次的时间。藻井中心的第一个圆形,由穿插生长在贝壳、鱼骨之间的小野草,表现了一个新旧交替的时间点。藻井的第二个圆环由十二只姿态不一的鹦鹉与间隔出现的雪柳枝条构成,雪柳枝条从干枝到发芽、开花、凋落,再回到初始,体现了自然界中 “一岁一枯荣”的具象时间。藻井最外圈的圆环以金鱼为主题,从第二圈中飘落的雪柳花瓣引入,金鱼顺时针游动,从小到大首尾相连,构成一段无限循环的弥散的时间。

范 芙 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生息》

尺寸:240cm x 200cm

材料:绢本设色

指导老师:张弓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作品采用淡彩与重彩相结合的技法,营造出神秘而梦幻的氛围,通过描绘孕育生命的树和闪烁着光芒的禽鸟来表达自然世界中的相互依存,循环往复,和谐共生的主题。背景选用中国传统图案牡丹纹样,展现出传统平面纹样和立体表现交相辉映的意境。整体作品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渴望以及自然界和人类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向往。

苏 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品名称:《归》

尺寸:260cm x 200cm

材料:纸本设色

指导老师:张弓副教授

创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阐述:

在宁谧雅静的园林中,几只或休憩或观望的禽鸟与空中的麻雀归林时的动态瞬间,形成动静结合。试图表达出在外的游子终会在某个时间、某个节点如同归林的麻雀,回到属于自己且一直等在自己的“园林”当中。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