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高速项目于2010年8月开工,主线全长61.2公里,起始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终点是大埔县三河镇。

其中一期工程(梅江区三角至大埔县大麻段)已于2013年12月28日通车,二期工程于2014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也就是通车10年左右。

5月1日凌晨2时10分许,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发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至5月2日早上5时30分,已发现23辆车陷落,36人死亡,30人受伤(无生命危险),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从卫星地图来看,事发地点原来是小冲沟,前后都是挖方或者零填,采用填方路基是常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德卫星地图显示,这里好像在修复边坡?估计要睡不着觉了!

山区修路,讲究土方平衡,利用挖方山体的土,就近填筑路基,降低造价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弃方对环境的影响。

就上面断面而言,为了增加路基填土跟山体的结合,要先挖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挖台阶分层回填并压实,是个细致活,特别是这个小冲沟,场地小,大型机械也不好施工,作业面不连贯,实际过程中是非常难施工到位了。

这里刚好是小冲沟,地质不好,原地面挖台阶的时候,还应清除表松土,否则这里会形成松散体的滑动面。

清表台阶不到位,那么路基与山体的结合就不好。

压实不到位,那么路基本身的强度较差,容易滑塌。

松散体的滑动面,一旦遇到暴雨,且上方没有有效疏散、封堵好水流,那么可能沿着软弱面渗透,这样容易滑坡引发安全事故。

有人说这里应该采用桥梁的型式,其实没必要,投资过大,如果每个地方都这样,那么造价会直线上升!至于说立项有问题,那就更是气话了!

如果这里改为泡沫轻质土路基或者路堤挡土墙(前提也是一定要做好清表、挖台阶),应该好些,就是造价偏大,当然比桥梁方案还是要节省很多。

采用填土路基的形式,如果做好了清表、挖台阶、分层压实,上方的截水、排水措施到位,公路质量还是有保障的,毕竟这种地形地质情况,在山区还是很常见的。

以上论述都是一家之言,具体原因还得看官方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