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运用好“因地制宜”方法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摒弃一哄而上的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行动要求,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更要秉持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党员干部谋事创业的“总开关”,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与责任担当。党员干部若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就会在发展观上偏离科学,盲目跟风追热,不计代价、不顾实际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最后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阻碍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和成效。

以正确政绩观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运用好“因地制宜”方法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摒弃一哄而上的浮躁心态和短期行为。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加强调研走访,弄清发展现状,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从实际出发,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避免以生产要素机械性、同质化堆叠来培育产业集群。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本领过硬、业务精湛是关键。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聚焦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整合优质资源,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履职能力培训,深化运用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互动教学方法,帮助干部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要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在经济发展一线、科技创新最前沿培养锻炼,广泛汲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快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实事求是、担当作为。要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围绕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结合不同领域、层次、岗位干部特点,精准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考核占比,通过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积极性。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完善澄清保护制度、容错免责正负面清单,实行“揭榜挂帅”“书记领创”等科技攻关行动,推动广大干部在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乘势而上、苦干实干,积小胜为大胜、积量变为质变。

▲来源吉林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