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系【医学人物周刊】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文末微信。

全文2685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养老圣地的海南三亚,如今不少老人将周边是否建有胸痛中心作为他们在此养老生活的重要参照,是一份对生命健康保障的安心。”

作者 | 人物君

深夜时分的紧急抢救

3月25日深夜12点,正在值班的三亚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彭兴接到胸痛中心打来的电话,一位83岁的老人因胸痛发作紧急被送至医院,心电图检查提示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显示该患者存在三支的严重病变,前降支闭塞,其余两血管也都是90%程度的狭窄。

该患者在送至医院时很快出现血压和心率下降,情况危急。当时该患者是由一位阿姨陪同过来的,子女在外地还未来得及赶回,医院将患者通过绿色通道送至了急诊导管室。而当患者被抬上手术台的时候,心脏已经骤停了,于是医生们紧急给他做心肺复苏,待桡动脉搏动符合手术条件了,立即进行穿刺。在手术的第56分钟,导丝通过了前降支,待预扩张支架植入后,患者血压开始逐步回升,最终被成功救回。

患者女儿在第二天赶至医院时满怀感激的对医生们说,“接到医院打来的父亲心脏病发作的电话,当时两眼一黑,恨自己在外地,就算是紧急赶来也恐怕难见父亲最后一眼,那会是自己终生的遗憾。”

而如今女儿不仅看到了父亲,以后还能继续长久地跟他一起生活,这或许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三亚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彭兴

在彭兴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像这样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救回的情形,他经历了很多次。每次看到被救回的患者康复出院,家属的感激之情,是彭兴作为医者最大的成就感。而如今随着胸痛中心的建设,使得更多这类的急性胸痛患者获益,让人间少一些生离死别,多一点欢声笑语。

旅游城市的生命依托

每年十月过后,北方开始逐步降温,大量北方老人开始涌入海南,尤其是三亚地区。三亚以其独特的热带气候成为无数北方人越冬的首选之地,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每年冬季来三亚度假生活的老人数量高达200多万,随之出现的是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率的显著上升。好在随着近些年来,海南胸痛中心建设的快速有力推进,如今你即使在天涯海角的三亚,同样不用担心万一心血管病发作后的救治问题。

在胸痛中心办公室的支持下、海南省胸痛中心联盟的推动下,近年来海南省胸痛中心建设的成功斐然,全省目前心梗死亡率已非常接近胸痛中心制定的4.1%以下的目标值。而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则是海南省南部区域胸痛中心的典型代表,覆盖周边的东方市、儋州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宁市等地区,为这些地区的本土居民以及外地游客提供了稳固的健康医疗保障。

三亚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琼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心血管专科,目前有三个病区(一区、二区和CCU),总床位数89张,年急诊和PCI手术量在整个海南省排名第四。如前所述,三亚地区大量外地老人来此的越冬潮,使得三亚地区的胸痛患者呈现出冬季偏多的季节性特点。在冬季的心血管病高发的一二月份,三亚中心医院平均每月的心血管急诊介入手术量超百台。

作为一家地方医院,能承接好这样的心血管病就医潮,并且保证救治的及时度和高水平,与其胸痛中心的高水平创建密切相关。而其中也是经历了各种曲折,最终成功创建完成。

创建之路之柳暗花明

彭兴向我们讲述了当时创建胸痛中心时的诸多不易,三亚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的创建始于2017年。刚开始的时候,院内的其他科室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胸痛中心建设只是心血管内科一家之事,与他们并无多少相关。其实不然,胸痛中心建设的理念是全院牵头推动完善整个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院中急救以及院后康复工作的一项整体架构,这其中涉及多科室间的协作。

后经过反复培训,大家逐渐开始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真正的意义所在: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越快开通血管,让心肌这类不可再生细胞尽快恢复血流灌注,意味着患者更好的预后,这对于整个救治环节至关重要。最终在医院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三亚中心医院于2018年11月正式通过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成功完成胸痛中心的创建工作,成为守护当地百姓以及广大游客心血管健康的有力保护。

而随着胸痛中心工作的不断推进,“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成为如今海南省胸痛中心主推的一项工作。目前,三亚中心医院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面已覆盖了周边11个乡镇卫生院,是三亚市最多的,其中已有2家通过了胸痛救治单元的验收,而对于三亚中心医院而言,推动剩余的9家通过验收是他们今年必须完成的目标。

截至目前,三亚地区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基本已完成了对村级以上卫生院的全覆盖,带来的是基层医生在胸痛疾病防治积极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当地民众对于胸痛疾病的了解和认知也较原先深入了很多。

“大家开始知道,胸痛发生后的第一步需要做什么,比如做下心电图检查下是不是心梗,这是现在很多百姓知道的事。”

从不为所知到深入知晓

民众对于心血管疾病认知度的提升,是胸痛中心建设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大家开始知晓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都有哪些,比如背部疼痛也可能是心脏的问题,这些是很多人之前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简单的背部疼痛忍一下就好了,导致贻误病情或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现在随着胸痛知识的普及,老百姓对于出现相关疼痛的警觉性有了很大提升,他们知道出现类似疼痛要去卫生室做个心电图检查,使得一些心梗病情能在早期被发现,为患者生命的挽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如今患者在出现胸痛症状后拨打120的次数增加了,这是因“1120”心梗救治日所传递的两个重要理念——拨打120电话、120分钟内开通血管,正逐步为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

而不同人群对于胸痛中心的认知程度深浅不一,要想大家都能普遍知晓这一理念,就需要医生们不断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宣教。比如,在基层面对的多为年龄较大、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这些老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认知较慢,这时候就要通过他们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如科普动画、短视频等形式,让他们能直观明白如何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了解什么是心梗、心梗发作后该怎么办、如何快速得到救治等。

如今随着这些科普宣教的有效开展,老百姓对于心血管疾病认知提升后,也更懂得如何去预防这类疾病,比如饮食要清淡、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监测自己的血脂等,甚至还有些患者明确知道要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这些较为专业的术语。

“他们知道低密度脂蛋白是“不好”的东西,要从饮食上控制,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下来。”

如今作为三亚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秘书的彭兴,回顾这些年对于胸痛中心相关工作的推广,也曾遇到过诸多困难坎坷,但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他明白其背后的价值及带给百姓的巨大获益,便觉一切都值得。

责编 | 周 韵

摄影 | 葳 蕤

校对 | 赵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