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月工程进入第四期,飞行全过程预计53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波罗11号1969年就在月球留下人类脚印,来回只用8天时间,55年过去,中方耗时反而更长,莫非真是技不如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月球日因它而定

1969年7月,美国三名航天员踏上登月之旅,阿波罗11号飞船搭乘土星5号火箭,一切有条不紊,按照计划,三位航天员只有两位乘坐登月舱,剩余的一位将继续留守,指挥服务舱继续绕月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登月舱距离月球表面只剩1800多米的时候,舱载计算机的屏幕突然黄灯大亮,开始提示“1202代码”。

航天员、地面工作人员所有人的心都揪紧了,20秒内,必须做出决定,为了保障安全,设计的时候给了两种选择,丢掉下降段放弃登月,登月舱会自动与指令服务舱对接,可保人员安全,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面人员送来的指令是“继续实施降落”,危险的十秒过去,有惊无险的通过死亡区间,以为终于可松一口气,距月只剩150米的时候,危险再度来临,着陆区附近都是巨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了解月球并不意味着想这样稀里糊涂的拿到“月球永久居住资格”,幸而阿姆斯特朗经验还算丰富,手动掌舵,寻找到了一处还算平坦的位置。

“这里是静海。鹰号已着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几秒传遍了世界,阿姆斯特朗为人类迈出一大步,也带回了49磅的月球岩石,行走的2个多小时里,他们在月球上安放了科学仪器,还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定计划完成之后,二人重回登月舱,在经过8天3个小时的远航之后,成功返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堪称“时代壮举的践行者”,意义非同寻常,美国出动近7000名海军人员寻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个多小时,重要性不可替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嫦娥6号53天的计划是技不如人,因为,阿波罗11号与之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计划不同时间自然也不一样

奔月路预计5天,为落月做准备再花20天,在月面工作时间的计划是48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般大费周折出在着陆区的选择上,嫦娥六号要降落的地点,在月球背面,这是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的采样,在此地补上人类的第一行足迹。

凡是首次,都具有轰动和尝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8月23日,来自印度的“月船三号”在月球南极着陆成功,总理莫迪相当激动,连连强调“没有其他国家做到这一点”,印度民众也感同身受,有上街跳舞的,有点鞭炮庆祝的,就连普京都给莫迪发去了“这是太空探索一大步”的贺电。

嫦娥五号探索的是月球正面,而这步棋,是“求稳”,在它之前发射的嫦娥四号,2019年的4月顺利在背面预选区着陆,只是并未开展采样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10次采样返回,均在月球正面,原因在背面不如正面平坦,而中国要挑战的,不只是月球背面,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普遍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大盆地的艾特肯盆地。

主意打在此处,是因为怀疑它有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挑战就挑战一波大的,嫦娥六号有这份信心,背后的出力者,不只是一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4月,国家航天局对外招募“合作伙伴”,此举是中国探月工程对国际合作的重视,最终角逐出来的,是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搭载项目。

嫦娥六号的目标,是在月球背面采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2公斤样本回地球解分析,新尝试的背后是更大的目标。

“2030年之前向月球派出载人飞行任务,并计划在月球表面建立一个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天梦计划已经全面启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如美国《华盛顿邮报》造谣的那样,要成为太空强国,从而为中国与美国的广泛竞争开辟新领域。

在登月上发力,不是为了和美国比,中国没有延续“太空竞赛”想法,否则也不会积极邀请其余国家参与进嫦娥六号的登月过程之中,有参与就会有风险,不同的是嫦娥六号与阿波罗11号的来回时间,同样的,是二者都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对全人类来说都意义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