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丹青中医药文化书画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画艺术和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两者蕴含了“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二者结合,更加有内涵、更有韵味。4月27日,由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主办,青岛市口腔医院协办的“本草丹青-2024壶公画展”揭幕仪式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举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27日。

青岛市卫健委杏林书画院、见澜斋斋主刘景曾院长,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张书河馆长,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张爱娟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刘纪青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芳香健康分会郑鹏飞副会长兼秘书长出席了揭幕仪式。出席本次揭幕仪式的还有各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的领导嘉宾以及媒体记者、高校学生。

本次画展精心挑选了刘景曾院长130余幅本草画,分为“全图神农本草经”“诗经图说”“中医药书法”“海洋本草”“本草纲目图说”“名方图”“成语趣画”等八大主题展出。刘景曾院长用本草的大美吸引人们的眼球,用本草写意画的天趣风雅向人们诉说中华文化传承。

在揭幕式上,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张书河代表大学与博物馆作欢迎致辞,张书河馆长表示: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医药文化可谓同根同源,理念相通,都注重“气”与“神”的特点。丰富多样的中医药本草资源,更是为中国书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创作题材。对于本次本草画展,学校及博物馆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爱娟代表主办方致辞,张爱娟表示希望借助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以本草丹青画展为开端,将美学、艺术与中医药文化跨界融合,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播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本次画展的总策划、见澜斋主理人刘正作了展览基本情况介绍及策展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仪式上,刘景曾院长给公众作了《本草图的嬗变》的分享,详细介绍了本草图的发展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本草图谱发展历程中,在更早期就有植物图画,唐代《新修本草》开本草图谱的先河,其原书由《新修本草》(正文)、《药图》、《图经》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药图》和《图经》成书不久即失传(现在传存的《新修本草》系指其正文部分),但它征求资料、编绘药图的经验直接给此后宋代政府编修《图经本草》以启发。宋嘉祐六年(1061年),苏颂编撰完成《图经本草》,由朝廷颁布发行。《图经本草》又名《本草图经》,简称《图经》,原书已经散佚,图谱及佚文见于《证类本草》和后代诸家本草。《本草图经》书如其名,内容上实现了本草图谱与说明文字的合一,是一部承前启后、图文并茂的图谱类本草巨著。自此,后世本草著作大都配有本草绘图。同时,亦有不少画师工匠也将本草与传统国画相结合,创作了不少以本草为主题的本草写意画。

壶公历经60年磨练,40年准备,25年反复实验,将1000个物种创新性地将花鸟写意融入本草文化,将传统诗文书画综合运用,创作了中医药本草写意系列,形成了一种适合多种人群观读的文化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壶公向博物馆捐赠原创作品《粤八味》,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张秋镇副馆长代表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张书河馆长为壶公颁发捐赠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壶公为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现场创作书法作品"文明之匙")

作者简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景曾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号壶公(曾用壶工),1939年生于青岛。自幼师从赫保真学习中国花鸟画,现为青岛市美术家协会顾问、青岛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高级顾问、青岛市口腔医院顾问、青岛市卫健委杏林书画院院长。创本草写意系列向中国花鸟画引进近千物种,大多在他的作品中首次面世。

出版专著有《刘景曾猴画选》《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猴画文苑》《<本草纲目>养生日历》《口腔病本草图解》《全图列仙传法译本》《诗经名物风华》。其作品在《中国中医药报》开设专栏“图说本草”连载图文作品七十余期。经《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人民网》、《光明网》等数十家媒体多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