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五一”长假,广州南沙区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体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以全新视野游南沙。记者从南沙区文广旅体局获悉,截至5月5日17时,全区累计接待旅客人数139.714万人次,较比2023年同期增长21.72%,较比2019年同比增长96.72%。

作为此次假期的重头节目,2024年第十六届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推出多场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到访打卡。妈祖文化节期间,活动主办方还联合南沙开发建设公司、南沙大酒店、南沙高尔夫球会等单位,在南沙湾举办休闲文化旅游节,为游客打造丰富的文旅消费场景,增强游客在南沙湾片区的游玩体验。据了解,五一期间南沙东部景区累计吸引游客人数31.54万人次。

正所谓靠海吃海,对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来说,妈祖信仰还蕴含着他们对平安、好运、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日,南沙都会举行盛大的拜祭活动,吸引大量信众和游客前来参与。

南沙位于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上,根植于海洋文化的妈祖信俗,如今也成了南沙特色文化脉络之一,也是南沙区的重点文化名片。近年来,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全域旅游为导向,通过文化旅游节等方式让传统文化实现持续创新,立足大湾区文旅新名片,探索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湾区样本。

南沙天后宫。南都 N视频记者 陈冲 摄

解码广州南沙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的南沙符号

妈祖文化,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广州市南沙区文物(虎门炮台)管理所副研究馆员栾成介绍,南沙妈祖文化起源于福建湄洲,自宋代起,妈祖文化随闽人迁移入粤,开始在岭南地区传播,逐步成为当地民间信俗。

南沙位于广州南端,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番禺区隔水相连,南向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栾成介绍,大约6000年前,这里还是南海深入内陆的海湾,宋元时期形成大大小小的浅滩叫“坦沙”,明清时期演变成成片的沙田沙埠。受泥沙淤积等因素影响,珠江入海口的水面在南沙逐渐收窄,由海变江,由江变河,水网纵横交错间,逐渐有了人烟,以船为家、靠海而生的疍家人在此聚集。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他们将平安的祈愿寄托于水上的神灵,如妈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天后宫。南都 N视频记者 陈冲 摄

栾成研究发现,妈祖文化在南沙传播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民众的心理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妈祖文化也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妈祖文化,南沙也不例外。“南沙的妈祖文化,既有妈祖信仰的共性,也有南沙本地的特色。如建筑庙宇、祭拜仪式,是妈祖文化在南沙的重要表现形式。”栾成说道。

庙宇建筑方面,据栾成统计,目前广州南沙区天后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南沙街、黄阁镇、横沥镇以及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妈祖文化在南沙发展的历史见证。

南沙区塘坑村的天后古庙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天后庙。栾成供图

其中,位于南沙区塘坑村的天后古庙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天后庙。“乾隆丁卯之岁”(1747年),该庙曾重建。重修后的古庙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堪称广州现存最古老、保存较完好的天后庙。位于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的天后古庙则是现存文献记载最古老、香火最旺的天后庙。

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的天后古庙则是现存文献记载最古老、香火最旺的天后庙。金雨雁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的天后古庙则是现存文献记载最古老、香火最旺的天后庙。栾成供图

位于南沙鹿颈村天后庙是与龙母庙并列、供奉道教陪神最为齐全的天后庙。在南沙所有天后庙中,该庙供奉的道教陪神的神仙谱系是最为完整的。千里眼、顺风耳、招财进宝的财神、土地公公等神仙都被供奉,体现了南沙民间信仰的实用性和多元性。位于南沙东瓜宇村的东瓜宇天后宫是唯一供奉两尊天后像的宫庙。

东瓜宇天后宫。栾成供图

原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金雨雁也是一位妈祖文化的研究者。他于20世纪90年代到南沙工作生活,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南沙各村,通过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南沙的历史与风土人情,在此过程中,金雨雁对疍家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饮食起居到婚嫁习俗,也包括妈祖文化。

金雨雁介绍,南沙地区的妈祖文化特点之一是与龙元素相结合。他指出,珠江口疍家人除了信仰妈祖文化,还崇拜水神(如宋代的“九王”、龙母、南海神波罗神等),明末清初,妈祖文化传入南沙后,融合当地文化衍生出了新的特点,如今在南沙的一些天后宫内,可以看到不少与龙有关的元素,也保留着如九王庙这类与龙相关的建筑。而将妈祖文化与当地水神崇拜融合,是妈祖文化在南沙传播的又一个特点。

解码广州南沙妈祖文化

传统文化如何破圈传播?

依托这些古建筑,南沙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妈祖文化旅游节”,通过这些活动将南沙妈祖文化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将南沙特色的“妈祖诞”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名片。

栾成介绍,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日,是南沙人纪念妈祖最重要的活动,一般从农历三月廿二开始,一直持续到廿五日,包含炷夜香、贺诞和祭祀仪式三个部分。这一期间,信众会选择以金猪、烧肉、鸡和各色果品等到天后宫中参拜祝贺妈祖神诞。如今,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祭祀仪式中还保留了祭祀祈福、祭祀乐舞、妈祖巡游、妈祖贡香等传统。

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祭祀仪式中还保留了祭祀祈福、祭祀乐舞、妈祖巡游、妈祖贡香等传统。南都记者邹卫、武艺璇 实习生曹莹 摄

世代传承中,南沙人不断创新突破,擦亮传统文化品牌。2013年,南沙妈祖信俗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自2009年起在每年妈祖诞期举办的“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也进一步推动了妈祖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让栾成最印象深刻的还有2023年广州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更是盛况空前,特别推出了妈祖故事实景演绎+国潮汉服秀、“云”直播看巡游等精彩内容,活动持续4天,吸引线上直播观看近百万人次,线下参与超5万人次,不仅多元化地将南沙妈祖文化精神传承给新一代年轻人,更是将南沙妈祖文化IP推向了新高度。

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祭祀仪式中还保留了祭祀祈福、祭祀乐舞、妈祖巡游、妈祖贡香等传统。南都记者邹卫、武艺璇 实习生曹莹 摄

金雨雁也在这些年见证了妈祖文化在南沙的传播与兴盛。金雨雁回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认知的普及,妈祖文化逐渐从民俗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鼓励一代又一代的南沙人勇立潮头,开拓进取。”

专家学者建言

设立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和协会组织

助力南沙走向世界舞台

在4月30日的南沙妈祖文化研讨会暨水文化大讲堂上,来自学术界、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水上南沙—水文创赋能湾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从妈祖文化、水阙妈祖、水文化等内容展开分享交流,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在湾区文旅产业发展方面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莆田学院商学院院长林明太长期致力于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妈祖文化产业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在会上,他围绕《大湾区妈祖文化传承发展和发挥重要作用的思考》展开分享,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祭祀仪式现场。南都记者 邹卫、武艺璇 实习生 曹莹 摄

林明太介绍,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基本都有妈祖庙,潮汕地区的妈祖庙数量最多。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这里不仅有珠三角乃至东南亚最大的天后宫和妈祖石像,还有着全广州市现存塘坑村的最老天后庙。

为加深粤港澳三地在妈祖文化方面的交流交往,林明太建议,由南沙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妈祖交流协会”,邀请粤港澳三地的知名人士、学者等担任会长等重要职务,便于加强与大湾区各地妈祖宫庙、社团组织的联系,开展联谊活动等,有助于推进大湾区妈祖文化的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大湾区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大湾区港澳台侨同胞妈祖文化交流服务中心”“大湾区港澳台侨青年妈祖文化研习基地”等方式,加大南沙天后宫在境内外的影响力,将南沙推向世界的舞台。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博士段俊豪从妈祖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交融的角度展开分享。段俊豪表示,“公共艺术向下扎根,深入群众日常生活,更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强调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媒介,更是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桥梁。它能够让更多人接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妈祖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南都记者 邹卫、武艺璇 实习生 曹莹 摄

妈祖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南都记者 邹卫、武艺璇 实习生 曹莹 摄

在段俊豪看来,“对于年轻人而言,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化的发展相结合,与我们的思考产生共鸣时,它便会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焕发出新的生机。”段俊豪认为,妈祖文化历史悠久,是一种包含了故事与情感的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他也建议南沙可以从妈祖文化中汲取灵感,通过城市公共艺术的方式,讲述妈祖文化与南沙的故事。

打卡历史古迹

品读南沙妈祖文化

南沙地区的天后宫庙不仅承载着南沙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传承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南沙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除了南沙天后宫,在南沙区内还有不少别具特色的天后宫、天后庙,打卡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之余,探营南沙的历史建筑,品读南沙妈祖文化。

线索来源:广州市南沙区文物(虎门炮台)管理所副研究馆员栾成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见习记者 吴文伟 实习生 曹娜

通讯员:黄子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