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岭南,旧时指称南岭之南的广阔地带。谈起“岭南”,脍炙人口的诗句不计其数。1094年,苏轼再度遭到贬谪,一路南下至岭南一带,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东坡居士展现出的豁达开阔的人生态度为后世所赞誉;而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笑谈,亦为“岭南”二字增添了一抹淡雅的荔枝甜香。而今,岭南地区早已不是士大夫们所畏惧的流放之地,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其勇立时代潮头,以独树一帜的美景美食迎接八方来客。

从申城一路向南,穿过重重山岭与层层叠嶂,植被变得愈发茂盛;通过不胜数的隧道,便在光明与黑暗的交替之中到达了岭南一带。甫一抵达,迎接我的又是一场飘飘扬扬的大雨。对广东的记忆,似乎总是离不开一场场稠密的雨。草木葱茏,雾气弥漫,一到雨季,岭南便笼罩在细细密密的、如同层纱般的水雾之中。暮春初夏之交,岭南的天气已有了变幻莫测的意味。预报上明明写着今日无雨,谁料午睡的功夫,一阵雷雨急急地来又匆匆地去,打得将落未落的树叶层层叠叠地铺在地上。落叶成了风雨具象表达的载体,令人惊觉风雨来去匆匆,此时方能领略到那句词的妙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游至广东的人们皆需接受“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朴素道理,为了应对须臾变化的天气,急性子也得放慢脚步。正如今日,一场瓢泼大雨将我困在了清晖园,因而不得不在园中澄漪亭中稍作等待。心境若是平和,等待也颇具一番情趣——与其说是“困”,不如说是给予了行路匆匆的旅人休憩的空隙。怀素狂草般的暴雨肆意在天地间挥洒无色之墨,水中的锦鲤争先恐后地将嘴巴探出水面,获得短暂离水的自由;与之相对,陆上的人们在雨帘的围困下只得驻足等待。池中鱼儿们热热闹闹地仰起头来,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好天气,此时便不知是人观鱼,还是鱼观人了。

这场适时的雨给予了我仔细端详这座园林的机会。自幼长于江南,到访过无数小巧别致的江南园林;也曾北上求学,为宏伟大气的故宫建筑群而惊叹;但初见岭南建筑,仍然赞叹不已。岭南建筑之美别具一格,是一种大气兼具雅致的漂亮。因岭南地区潮湿多雨,其建筑更注重防水与排水功能,工匠们选择石砖作为建筑主体,在此基础之上增添一些别出心裁的细节,形成自成一派的岭南建筑特色。清晖园乃岭南园林艺术的集大成之园,整体删繁就简,房屋以石砖搭建,又以木质雕花、窗棂加以点缀,缓和了石制建筑的生硬棱角,园中设有几处临水亭台,茂林修竹穿插其间,增添了几分灵动之气;彩色琉璃的运用是岭南园林一绝,清代琉璃保存至今,恰到好处地点缀棂格,图案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明丽。清晖园声名远扬的缘由也与龙氏家族息息相关。明朝末期,清晖园便是状元宅邸;至清代,龙氏家族“一门六进士”,簪缨世族的文气增添了清晖园的底蕴。雕梁画栋间,仿佛能听见书声琅琅不绝于耳,走出画卷的是一位位饱读诗书的大儒,徐徐道来光阴的故事。

倘若将旅行视为逃离日常生活圈禁的方式,那么更应选择徐徐图之。慢下来,看景也看人,去阅读当地人的人生哲学,在其中找到自我疗愈的法门。三次到访广东,目力所及范围内行人皆是悠哉悠哉。顺德人对“打拼”有着自己的见解,“嚟顺德,一定得”展现了顺德人勇攀高峰的乐观心态;不幸失败后又能自我开导“唔得翻顺德”——即使打拼失败回到家乡也不丢人。自信松弛的人生态度影响着广东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门庭若市的甜品老铺,开门仅仅两个小时招牌双皮奶便已售罄,老板也不贪多,早早关门谢客。“松”更多基于对品质的坚守,在一心求快的时代,保有一份匠心难能可贵。精力有限,不如选择将手头的事情做得尽可能好,而不是一味求多。正因如此,广东才能留下那么多百年老字号,成为老饕们心驰神往的朝圣之地。

因美食而来的泱泱食客,最终因岭南独具一格的文化底蕴而流连忘返,如同一碗双皮奶,乍一看平平无奇,奶皮却敦实得能承受一个勺子的重量;舀开奶皮,香甜醇厚的奶冻在口中一抿就化,留下悠长的回味。仅仅广东一角,不足以展现岭南全貌,但已令我深深沉醉其中。这是一本值得用一生反复阅读的好书。

再会了,岭南!

散文作者:吴书峣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