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常台高速苏州城区互通的通行服务能力,切实解决早晚高峰出入口车辆积压、拥堵现象,苏州高速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各级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号召,在交投集团的指导下,全面实施提升改造工程。4月28日,该项改造工程圆满结束,车道数从原有3进6出调整为5进8出,车辆通行效率显著提高。

根据统计,改造后,出入口峰值通行效率提升11%以上,自助车道的通行效率相比原来的人工车道,提升了10%以上。

车道通行智慧化

通过窄岛化、无岛化、少亭化及一体化设备升级进行全面改造,引入自助缴费机器人、自助发卡机器人、手持机、自动关道机、双天线、出口预交易等智慧化设备及相关前沿技术,加速创新准自由流收费模式,有效提升了高峰期间的整体应对能力。同步实现了车辆自助放、取卡计费,微信、支付宝、数字人民币等多元电子支付,实现了车道通行快捷化。

系统应用新质化

出入口分别采用“ETC+入口发卡机+出口缴费机”模式,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边端协同、收费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与传统高速公路机电和收费系统充分融合应用,建设了机器人自助收费系统、车道特情远程集中处置系统、收费界面远程集中监视系统、收费站设施远程集中云控系统、融合通信系统、网络对讲及移动收费系统、收费站云座席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收费现场少人化。

  收费广场集约化

全面更新12个收费岛,岛侧周围镶嵌灯带用于提醒车辆通行安全。同时,对收费设备进行集约化布局,收费亭减少至两个,车道布局更加整洁美观,收费现场更加宽敞明亮。不仅为司乘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加舒畅的通行体验,而且有效减少了车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会同园林等部门实施了相应的绿化改造,收费广场整体面貌大幅提升。

  特情处置高效化

打造车道特情远程集中处置系统,收费广场的疏导员配置手持移动终端,收费机器人出现的车辆特情,会第一时间发送至移动终端,疏导人员可直接使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特情处置,当现场疏导人员不足时,还可通过收费站、智能营运中心的远程特情处置系统进行客服对话与特情处置,“后台+移动特情”处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收费员工作强度,提升了特情车辆处理效率,在探索收费站的少人化模式的同时,有效提升司乘人员的通行获得感。

 管理模式创新化

采用在线化云坐席收费、集中监控、云值机等方式,通过终端智能化、云收费标准化、运营管理集中化,推动运营管理体系向“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转变。此外,通过窄岛化改造,有效破解了收费站扩容过程中土地受限、车道有限,设备繁杂、成本高、维护难等问题,为交投集团高速公路营运板块数字化转型作出了有益尝试。

接下来,苏州高速公司将在交投集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与高速公路经营发展深度融合,为智慧出行创造更多可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舒适。

稿件来源:苏州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