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彭化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营区门外的海边山坡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夹杂在荒草之间,犹如长长的黄里透白的玉带,系在山腰。

清晨,我踏着地毯一般松软的小道,从山顶的炮台往下边的海边行走。

虽然山间的残雪未尽,但我走在这条小道上却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春的气息。不是吗?这漂浮着灿烂云霞的蓝蓝的天空,这使人心里暖洋洋香滋滋的海风,这道旁的苍松翠柏和脚下刚刚露出绿尖的草芽,不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吗?

走在这条小道上,我仿佛置身于一种仙境之中,简直是在领略一种享受莫大幸福的美味。

走着走着,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好笑?一年四季,只要一有空就来到这里,独自一个来回走路,别人不会嘲笑是在叹风吟景,无病呻吟吗?不,我曾经在这里待了整整五年,这晨在我心里的确已经是美的风景了。这里有我早晨跑步洒下的汗水,有我假日坐卧过的痕迹,有我步送离别战友时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不能忘记的是我刚入伍来到军营后的第二天清晨,老班长带着我们几个新兵山坡散步。我从小生长在鲁西平原,从没见过山,从没见过海,更没见过如此茂盛的山坡杂草。初次走上这条小道,我心想:走在古代皇宫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里的地毯上,也不过如此松软得意吧!

我天真地问班长:“这条路是自然行成的呢,还是人工修剪的? ”

班长没有嘲笑我的无知,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是人血铺成的。”

看我们几个新兵感到惊讶,班长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抗战时期,这里是遍地尸骨的战场。侵华日军盘踞山头的垒里,用强大的火力拼命封锁我大部队登陆。爆破分队派上去一批人,倒下一批,又派上一批,又倒下一批。眼看着我们的战友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弹下,受了伤的爆破分队长把缠在右腿上伤口上的绷带一撕,带着全分队所有的伤残人员绕到山峰的侧面,忍着伤病往上爬去。经过顽强地拼搏,最后终于端掉了敌人的堡垒,使大部队很快占领了山头,进而迅速解放了这座滨海城镇。战斗结束后,人们才发现爆破分队长爬过的道路,成了一条长长的血路……

听了班长的讲述,我们仿佛听到了昔日战场上的冲杀声,看到了勇士们闪动的身影,闻到了刺鼻的硝烟和浸透了先烈热血的小草的芳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我还从一位驻地老乡那里听到过一个有这条小道的传奇故事:解放战争时期,敌人听说解放军有一支小分队在山里活动,便几次组织搜山,却不见解放军小分队人影。敌人下令放火烧山,要把解放军困死在山上。谁知,大火烧了好几天,山坡上的杂草多数被烧光,唯有这条小道上的枯草巍然不动,路旁那一溜黄色的小草仍在随风摆动,就像一条色的长龙,安详地躺在那里。一些当地的老百姓便传说开来:那小道是不凡之道,鲜血浇过的草是不怕火烧的

打这,这条普通的小道,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渐渐地,这条山腰小道,在我心里变得愈发神秘圣洁。即使在以后离开部队几十年里,也对它一往深情,时常魂牵梦绕。只要有机会来到这个无城市,就一定要故地重游,再走一趟这条小道。

突然,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惊动了我,回头一看,只见一队队海军战士正在山坡上刨坑栽树。阳光下,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脸上汗珠在闪闪发光,随即也似乎听到了汗珠滴在树枝上的细微声响。

呵,我有些眼花瞭乱了。我觉得那一队队植树大军,铺就着一条条蓝色的小路。队列里人流挪动,无数条山间小路在不断地伸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作者简介:彭化义,退役海军大校,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现居北京。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