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刚毕业的那几年,和大家一样,曾在西安南郊的城中村住过5年,期间也把人生最好的5年留在了高新和雁塔,所谓高新赚钱雁塔花,长安住着你我他。

由于婚后逐渐圆润,我强行减少了碳水的摄入,半个月的辛苦没见半点起色,所以我也开始开始了怂管,当“驴蹄子”与今年的新蒜在口腔流香时,我想起了潏河畔的的樊川公园和村口的大秦菠菜面及他们全家。

当年毕业冲到西安,经朋友联络在何家营暂住,与油泼一家相识(暂且称他为“油泼”)也就是在这时,谁能想到,同是一家租户,一住就是5年。北方汉子没人能拒绝一碗面,我也不例外,但我有个习惯,吃面只吃油泼,最简单的调味,加一撮葱花,一撮蒜泥,几勺烫烫的菜籽油下去,一激入魂,一发不可收拾,一切得到原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与油泼家产生交集是在一个周六的早晨,六层的加盖小楼内充斥着各类打呼声,大家彼此用呼噜声抱怨着这一周的辛苦,一声小朋友的哭闹冲破了这和谐的一幕,当我推开门准备暴躁一番之时,仔细打量后发现是二楼一住户刚出生的宝宝在哭喊,照看的应该是奶奶,孩子刚出生就住在城中村?她爸也忍心?娃她爸妈估计也是下苦人吧?郁闷又理解,我当即回到屋子想办法再续上我的发财梦,刚才的梦里家长好像已经在付钱了!

时间来到中午,7月的大西安,日头正盛,我的拖孩都快要粘在柏油路上,饥肠辘辘的我本着就近原则,来到了油泼家吃面。门口摆着整齐的面汤碗、新蒜、一次性筷子,进门即是一股凉风,头顶有风扇,侧墙有空调,从外走到店内,体验感拉满!抽纸蒜皮满地,摆着5张桌子,都是木桌子加一层玻璃面那种,可能是中午刚上完人,虽然凌乱但给我的第一感是老板大方,因为做生意有的人靠省,有的人靠天气,有的人靠心。墙角批发的超大提抽纸可以看出,老板肯定有某多多,日消耗量肯定也不少,由于来村里前几次就餐均没带纸,店里也没有,因此,这点我格外在意,而持续输出的冷气既吹凉了清冽的面汤也温暖了燥热的小伙。

待我坐下后,老板一顿询问,白的绿的?干拌油泼西红柿还是肉臊子?驴蹄子还是削筋道?想必她把我当成了外行,我当即回复:油泼菠菜片片,老板一顿,随即笑着转过身说到:人多些你这片片可吃不成!因为菠菜面都是老板先前切好的,直接下锅煮就可以,而驴蹄子和菠菜片片则需要将备好的薄面饼切成需要的形状,因此菠菜片片是有些费事的,大多卖面的老板一般是不情愿去卖这份面的。后面的故事就很自然,老板用一碗油泼菠菜片片面满足了我的胃,而我五年的光顾应该可以给他换口大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到后来,我与油泼也有了默契,一方面我们熟知对方是住在一起的邻居,另一方面一根面确实把我们然在了一起。中午去肯定是大碗油泼驴蹄子,下午则是小碗油泼菠菜片片,基本没变过,除非哪天菠菜面卖完了,会换成削筋。我也会经常带朋友同事去吃油泼家的面,慢慢的,即使我哪天不想吃面,路过他家,提着刀在锅边切面的油泼也会给我打招呼,回来啦!我也礼貌回应,像是在吆喝去他家吃面,更像是在问我:吃了么?没吃赶紧喔进走!

在村里住了1年多后,由于工作发生调整,我的上下班时间也有了变化,我与油泼的交集基本只有周末和每天晚上8点多。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天我加班回到村里后,时间已经奔向9点,面馆基本都关门了,准备再转转看时,油泼家大门敞开,漂亮的新蒜和热乎的面汤依旧整齐放在门口,只是店内只有油泼和他媳妇,看得出来,他们很累,我也很累。油泼为我下完面后,又去案板准备第二天的面了,一大团面,他媳妇则在一旁收拾各类蔬菜,边收拾边发着我听不懂的牢骚,大概是今天几位民工叔忘记付钱,油泼还给人家送了瓶啤酒,瓜很!

我的第二颗蒜刚入口,突然油泼就将手里的一大团面扔在了垃圾桶里,伴随着怒吼:你能你一个弄! 马勺也被震飞,空气在那一刻停住了,油泼走了,非常戳气!留下他媳妇一人愣在原地,我虽是半个熟人,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埋头吃面,快吃完时,油泼又回来了,一言不发,只顾干活,我在付完款后,特意留言:味道很好,少生气,多发财。当晚11点,留言有了回复:谢谢兄弟!

开心之余,我有些纳闷,两口子看着比我大很多啊?叫我兄弟,那他们的孩子是不是该叫我叔叔?可明明昨天小姑娘在我的叨扰下才喊了声哥哥。后来偶然在某音上刷到油泼媳妇,一看主页,96年!比我还小!一瞬间我想到了她平时在店里中气十足的吆喝声,在内能扮演高速出餐的老板娘,在外可以怒怼中午在店门口乱停车的司机,可谓是卖面界的长安雨姐,油泼本人则常年话少,他的话估计都给了他的好兄弟面板和菜刀,毕竟中午人多时,油泼满头都是面粉,不知道的人,真以为他头发白了,而且年龄也大了,但油泼再大也估计和我差不多。

惊讶的同时,我也打心底里佩服,同龄人各有各的生存之道,有的人坐在写字楼里堆字,有的人在城中村里堆面,他们都在各自的赛道里乱堆,何时堆到塔尖暂时未知,但堆过的每一个字,每一团面都算数且讲道理。

在扔面风波过后,油泼他岳父来到店里帮忙了,岳母带娃,一家五口,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少了口角,多了和气,孩子一天天长大,店里也有了属于一张专属于小油泼的桌子,少了一张客桌,对于生意人来说,这点是需要斟酌的,但显然,油泼早在夏季的深夜,独处于楼顶阳台纳凉时考虑好了。油泼所租住的二楼独一扇窗还靠楼道,终年不见阳光,用公共卫生间,我无法想象五口人带孩子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相处,但事实是,小油泼分外懂事,牙尖嘴利,一家人非常和睦,同楼层的隔壁还住着一个独居妈妈带婴儿,可能大家的生活都是充满了各种无奈吧!毕竟我也是独居的打工人。

后来的后来,我光顾油泼家的次数随着体重焦虑有些许减少,但这并不影响邻里间的关系,他还是会提着刀向我微笑,我也会主动找他闲聊,发问你的菠菜面这么绿没乱加东西吧?而他永远反问我:我看你又换对象了?直到我离开村里,回到村儿里。

许久未到西安,听说2号线可以直达何家营了,真好!念油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了了 |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