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每一个大一统王朝都会经历建国到兴盛,再到衰弱的过程,而且这个衰弱往往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事件造成,就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国运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自从朱元璋建国以来,连续经过数代君王励精图治,其中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以及仁宣之治,到了正统年间,明朝的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盛。但是在正统十四年,一场土木堡之变,彻底改变了一切,明朝不仅开始衰弱,甚至差点亡国。

自从永乐大帝五征漠北后,北方草原基本对中原不再有威胁。因为仁宗和宣宗在位期间无意北征,导致草原的瓦剌逐渐做大。到了正统年间,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无法忍受瓦剌的挑衅,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打算学着永乐帝那样,御驾亲征。

正统十年,明英宗率领着数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因为明英宗偏信王振,导致明君屡战屡败,后来又遭遇大雨,明军被迫从大同绕行。结果遭到瓦剌大军袭击,明军指挥混乱,全军覆没,而明英宗也被俘虏。这一战过后,大明国力一落千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土木堡之变到底给明朝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其一,武将的衰弱,士大夫的崛起。

宋朝将读书人抬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让天下读书人认为自己就是高人一等。这种情况在明朝建立以后得到改正,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他们对于文人的压制是非常厉害的,都是讲究文武平衡。明仁宗和明宣宗虽然稍微提高了文人的地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把平衡掌控的非常好。

然而,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功勋后代损失殆尽,文人彻底压制不住,逐渐开始走向了宋朝的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军事力量的削弱。

永乐帝能五征漠北,就是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三大营。然而,在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精锐损失殆尽,军事力量迅速削弱,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如果不是依靠军民一心,可能大明真的要亡国了。

军事力量到后来也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导致明朝的边防一直存在巨大的隐患。

其三,经济负担加重。

明朝最后的灭亡与经济的崩溃脱不开联系,朝廷完全收不上税,反而还要养着大量的皇亲国戚,到后来就连军饷都发不出。而这一切也是从土木堡之变开始,为了发动战争就需要大量物资,而战争失败,这些都付之东流。后来为了赎回被俘虏的明英宗,大明朝廷又付出了大量的财货。一个土木堡之变,大大增加了朝廷的经济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就是土木堡之变对大明的影响,彻底让大明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