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仁兄不是被我的部下击毙了吗,如何复活的,难道是我见鬼了吗?”

看着一个身着中将军装的人缓步从眼前走过,面孔是那样的熟悉,站在国庆庆典观礼台边上的杜聿明心里一惊。

他随即又否认了自己的想法:眼前这人面孔虽然非常熟悉,但是走路却一瘸一拐的,也许是自己看花了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他望着那个人的侧影发呆的时候,那人似乎也看见了他,突然转头说道:“你是不是光亭?”

杜聿明愣怔之下,机械地点了点头。“敢问你是?”端详着眼前似曾相识的陌生人,杜聿明问道。

“我是吴瑞林!你老兄最近可好?”看杜聿明一脸惊讶,吴瑞林笑盈盈地说。

听见对方这样说,杜聿明眼睛不禁瞪大,惊恐地说:“你……你不是已经被我们……不,早就牺牲了吗?”

这一幕,发生在1962年10月1日的国庆典礼上。

杜聿明是刚刚获得特赦三年的国民党将领,吴瑞林则是开国中将,南海舰队司令员。

吴瑞林

两人到底有何交集?吴瑞林又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人,和李自成是老乡。

20岁那年,他和堂兄,以及阎揆要、关麟征、张耀明等陕西老乡,一起考取了黄埔军校,成为一期生。

黄埔一期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堪称将星如云。

我军中,有左权、蒋先云、许继慎、王尔琢、徐向前、陈赓等杰出指挥员;国民党军队中,有贺衷寒、胡宗南、关麟征、宋希濂、郑洞国、陈明仁、黄维、俞济时等赫赫有名的战将。

至于杜聿明,同样非常有名,不是泛泛之辈。

杜聿明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家境优越,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他从小就喜欢军事,在黄埔学习刻苦,知识掌握得很全面。无论是步兵、炮兵,还是工兵;无论是战术战法和队列操,他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尽量做到一点不落,装进脑子里。

毫不夸张地说,杜聿明是一匹千里马。但是初出茅庐的他,无人赏识,尽管他满腹经纶,在军中度过两个春秋,还只是一个连长。

这样的进步不能说慢,但是对杜聿明来讲,仍不免有怀才不遇的感觉。直到1928年,杜聿明这个千里马,才终于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伯乐。这个伯乐不是别人,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的张治中。

1928年,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的张治中,邂逅杜聿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任命他为该校杭州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亲信,杜聿明攀上他,也就等于成为“天子门生”,想不红都不行。从此,杜聿明成为张治中的亲信、蒋介石的干将,开始大显身手,平步青云。

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当即把杜聿明调了过去,让他任该师第六团上校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

1932年初,教导第二师改番号为陆军第四师。杜聿明作为第二十四团团长,在大别山曾经重创红军。杜聿明因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升两级,担任了十七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

1935年,杜聿明到中央军校高级教育班进修,一年后毕业。这时候的杜聿明,军事理论更上一层楼,堪称如虎添翼。这个高级教育班的总教头是徐培根,民国军事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仅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而且还在德国参谋学院进修,是公认的军事理论家,曾先后给李宗仁和白崇禧当过高参。

1937年,杜聿明成为国民党军队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的首任团长,让同僚羡慕不已。

"八·一三"淞沪抗日时,杜率领装甲兵团第一营的两个连,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作战,阻击企图登陆的日军,让侵略者吃了不少苦头。日军指挥官惊呼:中国军队也有了机械化部队!

不久杜聿明的装甲团扩编为装甲师——200师。

1938年10月,国民党的一支"铁马雄师"在湖南省湘潭县横空出世。它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机械化军。

当时,这支"铁马雄师"的番号是国民党新编第11军,由第200师扩编组成,军长是杜聿明的老上司徐庭瑶,副军长则由杜本人担任。

民国装甲兵之父徐庭瑶

1938年底,第11军番号又改为第5军,杜升任军长。

第5军堪称是王牌中的王牌,最盛时期,该军曾云集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三个王牌师:第200师、荣誉第1师、新编22师。

该军中,将星云集。

他们有: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

平心而论,杜聿明整军确实有一套,他在训练军队中提出一个经典的口号“操场如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也是他率先提出的。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新编的第5军基本上做到了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还在军中开展了各项比武活动,谁的武艺精湛,射击技术过关的,当场发奖金。

如此一来,该军战斗力迅速提高。

1939年3月,国民党军委会派员对第五军的战斗力进行全面考察,它的军事训练名列全国之冠。

正因如此,蒋介石视第五军为珍宝,把它当做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投入使用。

在全国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时候,蒋介石却舍不得让第五军上前线,足以证明,蒋介石抗日是有所保留的。可是到了1939年底,形势所迫,蒋介石不得不咬牙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拿了出来。

1939年11月,为了切断国际上援助中国的南方交通线,保持对中国大西南后方的威胁,日军开始进攻南宁。

11月24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领号称"钢军"的所属部队攻占了南宁。一个月后,兵锋直指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

昆仑关是南宁门户,对日军来说非常重要。反过来,昆仑关也是四川的门户,对国民政府来说同样是生死攸关。如果日军占据昆仑关,大西南后方就岌岌可危,国民党只有再次迁都到大西北。因此蒋介石不惜血本,用上了杀手锏。

而攻陷昆仑关的日军第五师团,也是日军陆军中最精锐的一个主力师团。它组建于1888年,曾在甲午战争中痛击清军,也曾在日俄战争狠揍俄军,赢得了"钢军"的称号。在侵华战争中,他也多次充当"急先锋",先后参加了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战役。

作风彪悍的第二十一旅团,是第五师团中的精锐,堪称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