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李川

幸福感有时候也是比较出来的。

五一假期,和几个在县城体制里工作的同学聊天。

真心感觉,留在县城做公务员,是真舒服,性价比相当高。

我们那会大学毕业,工作还非常好找,考研、考公、找工作大概各占三分之一。不像现在几乎一边倒。

这几个同学都考了公务员,顺利上岸。有人去了省厅,有人去了县城。现在看,仅从生活的舒适度来说,还是县城舒服。

收入上看,一年七七八八到手,也就十来万,看起来不高。但县城的好工作、好企业,其实非常少,大多数人收入也不过三五千一个月。

好在县城房价也不高。买个一百来平,甚至两百来平的房子,大都不成问题。电瓶车十分钟就到家了。

房子好解决,找对象也不难,尤其是男生。

在相亲市场非常抢手,用排队介绍一点不夸张,体制内的基本也是找了体制内的,或者是医生、老师等等。在县城里,这都算是社会地位高、收入不错的行业了。

工作了小二十年了,这几个在县城的同学,大多已经到了副科、甚至正科,一般都是某局某办班子成员。

在省城,副科正科的当然是个芝麻大的位子,但是在小县城,这可以算是普通人体制内的天花板了。一个村里要是出了一个局长、副局长,十里八乡都会耳闻。

他们办事也活络。在大城市,人情淡漠,有钱人也多,许多事还是按照规矩办。

但是在县城,人情、熟人社会的色彩很浓。在这里浸润十来二十年,许多不好办、可办可不办的事,别人给你面子,也就办了。

当然人情负担也重了,你找别人办事,别人也会找你出力。一个县城,圈子其实非常小,七大姑八大姨,拐弯抹角,总有人认识你。

我那几个同学,有人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觉得反正都是一份工作,三四十年一眨眼过去了。这一代自己从农村走到县城了,其实就挺不错了,下一代有下一代的福分,不必太焦虑。

也有人很郁闷,觉得县城太小,见识的少,教育资源差,收入也不高,关系网太沉重,还是大城市公平一些,机会多,等等,还说如果再年轻一点,就要考遴选了。

一番闲聊下来,我是挺羡慕的。

总体来说,收入、上升空间,当然比不上在省厅工作的同学,但是忙碌的程度、生活的舒适、家人的相聚,也大大超过了他们。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说到底,工作、岗位也都是糊口饭而已。

真要说什么事业心、为下一代打基础、为某某群体服务,那大都自我赋予的意义。不管在哪里,还是能把自己安排妥当了可能才是第一位的。有得有失,看如何选择,如何想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县城里做公务员,那是最爽的了。

写点对生活、时事的观察,都是大白话,讲究的就是接地气。

我平时喜欢看历史书,跑马拉松,踢球,还有带娃东逛西逛,翻翻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