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的情况千变万化,一旦驾驶人分心驾驶,一个很小的行为都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

去年十月,北京通州区发生了一起奔驰车与摩托车相撞事故,致摩托车驾驶人当场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故发生时,肇事客车司机夏某因低头看手机而未注意信号灯,闯了红灯。

摩托车驾驶人曾有明显的闪避行为,但由于操作不当且未佩戴安全头盔,最终没能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痛心!通州一起两车相撞事故,1人当场死亡!

“分心驾驶”行为背后,归根到底是司机对道路安全的漠视。

为了减少此类悲剧发生,2023年以来,交管部门增加了“分心驾驶”抓拍设备,强化了“分心驾驶”非现场执法能力,并将“分心驾驶”现场执法纳入民警日常执法工作重点。

对广大司机而言,驾车行驶过程中,一分一秒的安全隐患都不容忽视!

分心驾驶易造成严重交通事故

“分心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驾驶时注意力分散或关注与驾驶不相关的活动。

数据显示,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车辆以100公里的时速行驶,每秒钟就能跑出去28米左右,如果分心两秒,车辆就已经开出去将近60米。

“分心驾驶”不仅影响驾驶安全,更是一种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月7日10时47分,在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名网约车驾驶员驾车直行时,因看导航分心驾驶,将一辆过马路的自行车撞出,造成骑车人死亡。

2023年10月13日20时10分许,在昌平区南环路,一女子驾驶私家车直行时,因与乘员聊天分心,将正在过马路的行人撞出,造成1人死亡。

“电子警察”精准识别“分心驾驶”

交管部门发现,近年来,随着智能车载设备的增多,特别是智能手机日常使用频率的增加,驾驶员“分心驾驶”情形也随之增多。

据了解,在行为学领域有一个风险补偿现象,就是人在感觉到风险增加的时候,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降低风险。所以经常会看到,开车过程中打电话的驾驶人会减速行驶,降低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也可能增加后车换道的频率,提高了整个路段的事故风险水平。

为有效遏制这种情况,2020年9月1日起,北京交管部门将“不系安全带”“接打电话”违法行为同时纳入非现场执法范畴,第一批启用非现场执法设备570套。随后不断增加执法设备及点位,截至2023年底,具备对“分心驾驶”违法行为抓拍功能的非现场执法设备已达4600余套,增长约6倍。

同时,北京交管部门还强化科技研发,提升图片抓拍设备对高速运动车辆图像精准捕捉能力,确保捕获的图片内“分心驾驶”违法行为成像细节最佳,从而生成更为精准的违法证据图片,形成执法数据。目前,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对开车接打手持电话、操控软件、观看手机视频等一系列分心驾驶行为的高清识别记录。

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非现场执法系统会抓拍两到三张照片,确认车辆在移动过程中,驾驶人有操作手机等“分心驾驶”的持续行为,就可以认定为“分心驾驶”违法行为并作出处罚决定。通过非现场执法,“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开车操作手机软件、收发短信、观看视频”“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等一些危险行为,均被按照“分心驾驶”处以200元3分的处罚。

2023年11月22日16:20,顺平路与青年路交叉口,电子警察拍摄到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北京交警供图

在整个过程中,前端设备采集的图片上传后,录入人员针对一部分违法特征不明显或图片质量不足的数据进行一次初筛,再进行二次审核确认,经人工审核确认后,将符合要求的交通违法数据导入执法系统,并通过短信等渠道告知违法行为人或车辆所有人。

想了解更多通州以及环京、北三县最新消息、投资置业,微信搜:通州事儿(微信IDtzhnews)

觉得不错,请点赞、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