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 年版)表示,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 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血糖相关知识是检验人需要掌握的,例如:以前的血糖标准为3.9~6.1mmol/L,但是2021年血糖新标准已经调整为我们就需要及时了解。

关于血糖检验的一些相关知识,包括不同年龄段的血糖标准、不同时间的血糖检测解读等,请查收。

01

什么是血糖

血糖,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的游离葡萄糖。是维持机体能量代谢的关键因素,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营养之一。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血糖在空腹和饱腹的情况下都能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血糖的来源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肠道消化成小颗粒的葡萄糖,随后吸收进入血液,这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当食物来源的葡萄糖耗尽后,如果此时不进食,肝脏中贮存的糖原就会分解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

如果继续饥饿,体内某些蛋白质或脂肪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转化成葡萄糖,继续维持血糖的稳定。

血糖的消耗:

给机体提供能量;

在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供需要时使用;

转变成其他物质,如脂肪;

血糖过高时,由尿液排出体外。

02

不同年龄段的血糖标准

1、18岁以下的人群

18岁以下的青少年新陈代谢速度非常的旺盛,所以血糖的标准也特别严格,空腹血糖值应该保持在4.4~6.1mmol/L之间。

2、18-60岁的人群

对于18岁到60岁的人群而言,血糖的标准可以稍微宽松一些,应该保持在4.4~7.1mmol/L之间。此时大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非常的巨大,如果血糖稍微高一点的话,也不用过于担心。

3、60岁以上的人群

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血糖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可以保持在7.0~9.0mmol/L之间,因为此时由于年龄的缘故,身体的各项机能都特别的低,所以标准可以稍微宽松一些。

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平时也要及时检测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这样才可以做到有效预防。

03

不同时点的血糖检测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空腹血糖

即「早餐前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 ~ 12 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

最好在清晨 6:00 ~ 8:00 取血,采血前不用降糖药(包括胰岛素)、不吃早餐、不运动,但前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

意义

主要代表在基础状态(非进餐状态)下的血糖水平。

可以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分泌水平及肝脏葡萄糖输出情况。

可以反映前一天晚上的药物能否有效控制整个夜间直至次日早晨的血糖。

空腹血糖还是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2.餐后1小时血糖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1 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正常情况下,血糖在进餐后 0.5 ~ 1 小时达到最高点,但一般不超过 11.1 mmol/L。

意义

反映吃普通食物或水果后血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可以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物。

3.餐后2小时血糖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

如果检测餐后血糖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有无「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应给予标准糖负荷(让患者喝含 75 g 无水的糖水或者吃 100 g 淀粉做的馒头)。

如果检测餐后血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那么,检查当天应跟平时一样进餐和用药。

意义

可以反映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进食量与降糖药用量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可以反映患者胰岛 β 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刺激胰岛 β 细胞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餐后血糖有助于 2 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这是因为在糖尿病早期阶段患者往往空腹血糖正常,而最先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

餐后高血糖还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病因和预测因子。

4.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当中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

意义

帮助了解各种应激情况(如进食量多少、饮酒、劳累、生病、手术、情绪变化、月经期等等)对血糖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的波动性。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要及时检测。

正常人随机血糖不超过 11.1 mmol/L。

5.血糖谱

血糖谱即全天多个时点血糖的集合。

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可以采用:

「五点血糖谱」 = 「空腹 + 三餐后 2 小时 + 睡前」

「七点(或八点)血糖谱」=「三餐前 + 三餐后 2 小时 + 睡前( + 凌晨 3 点)」

意义

由于单次血糖结果不能反映病人血糖变化的全貌,临床上,为了了解患者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往往需要对全天多个时点的血糖进行检测。

血糖谱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患者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精细化指导患者饮食及用药。

04

各类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排名

由于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血液中含有的成分不同,或多或少都会对现有的检测方法产生一定的干扰,影响最终的血糖检测结果。

各种类型的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排名为:动脉血>动脉毛细血管血>静脉毛细血管血>静脉血。

测定血糖的标本以血浆最为方便,测得结果最可靠。一般情况下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低10%~15%(由于血细胞所占体积的原因),毛细血管血样与静脉血样二者的测定值在空腹时无区别,但餐后1小时血样,二者血浆血糖水平可相差2.27±0.66 mmol/ L。

由于末梢血是全血,所以要低于血浆和血清,但现在许多血糖仪将测定结果校正到血浆的水平。至于血清低于血浆是因为形成血清需要时间,RBC要消耗血糖。末梢血为全血,全血与血浆含水量不同,分别为81%和93%,葡萄糖水溶性较大,因而用全血测定会比血浆低大约12%~15%。而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两者血糖的浓度无明显差异。

现临床多推荐用血清测定,如用血浆,则对抗凝剂的选择有严格要求,因为抗凝剂常会干扰测定结果,有些还会对酶试剂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选用血清测定血糖最适宜。

编辑整理:护理传真责任编辑:张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