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讲到诸如胖猫之类的情感问题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的还是《鬼灭之刃》。

无惨其实算是最符合“只爱自己”这个定义的设定,但是无惨也是这个作品最不受欢迎的那类角色,即使是上弦之三跟上弦之一也有人会为他们的一生而唏嘘,但是对于无惨大家只有戏谑的态度。

猗窝座算是“纯爱战士”的典型,亡妻与师父即使是在变成了鬼之后也在影响着他。而黑死牟则有着一股日系独特的悲剧感——仅仅只是因为嫉妒自己的同胞兄弟,就让自己像怪物一样活了上百年。但其实两者都代表了一种更复杂的人性,即使是变成了与“人”不一样的生物,害死了很多正面角色,但大家依然会为他们的一生感慨唏嘘,他们更像是一种有了特异能力的人类。

而无惨也并没有完全抛弃人性——但只剩下了求生欲这个最底层的马斯洛需求,你可以看出无惨做事的底层逻辑只有活下去这一点,这千百年来无惨也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体条件做更多别的更有利于自己的事,他吃人并把人变成鬼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更像一种未开化的灵长目,空有一层还算别致的人皮。

有一个心理效应叫恐怖谷效应,大概就是越是似人非人的东西越恐怖越容易被人憎恶,比如托马斯小火车,各种会动的雕像玩偶等。但是似人非人不仅仅只因为长相,还有各种心理跟行为逻辑——如果有一个生物长得跟人完全一样,但是只有最基本的求生欲,并且会把其他人当成敌人杀死并蚕食,那其实就是一种丧尸,而无惨充其量算是还有意识的丧尸。

所以无惨相比于自己的手下,即使是不断的在强调他的一生都在与死亡作斗争,也不会有人对他有怜悯之心。

不过跟这三个“人”不一样的是,上弦之二童磨完全已经超越了人的界限,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鬼或者神,毕竟童磨甚至都抛弃了生物本能的求生欲,抛弃了对死亡的恐惧,他的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取乐。所以这种完全没法当人类看待的角色也会以一定的受众,就好像杀一两个人的我们都谴责他们是杀人犯,杀掉一两百万人的我们都当他们是救世主,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代入问题。

而鬼灭的实际设定就是童磨很有当鬼的天赋,原型大概是日本妖怪酒吞童子。

所以你会发现三个上弦大鬼都分布在恐怖谷的两侧,要不就是有着复杂的人性,要不就是完全没有人性跟生物性,而无惨恰好处在了那个恐怖谷的谷底,所以更容易被憎恶。这也是为什么纯爱战士经常会被文学性的缅怀的缘故,越是这种人反而越像是有人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