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 涛

亲历包兰铁路重大事故抢修记

1976年,我所在的陆军第二十师步兵五十八团二营在黄羊滩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桩桩往事历历在目。当年,战友们团结一致不怕苦累,边生产、边训练。特别在下连当兵蹲点的师副政委赵国成老首长的指导教诲下,全连官兵工作热情高,努力学习,在工作中个个表现突出,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段落,也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年度。这一年,华夏大地多灾多难、厄运连连,成为中国当代历史上最为悲壮、最具动荡的年度。这一年,我们在黄羊滩执行军农生产任务时,还发生过一件令人内心震撼的大事件。

由北京开往兰州的43次特快列车,在途经玉泉营段因遭遇暴雨山洪损毁路基车体倾覆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致使首都北京至西北五省的重要铁路干线瞬间瘫痪、铁路交通一度中断,并造成数百名旅客受伤、大约10人死亡的特大铁路交通事故。接到上级命令和地方铁路部门请求增援的通知后,营首长紧急动员,二营驻黄羊滩各连队火速出动奔赴事故现场开展施救增援。全体官兵发扬大无畏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不怕牺牲、不怕苦累,顶烈日、冒酷暑,胜利完成被山洪冲垮的包兰铁路路段的抢修任务。在实施抢修任务过程中,官兵们敢打敢拼、完成任务坚决,充分展示出思想过硬、特别能战斗的英雄部队风范。

穿过时光隧道,回到1976年8月1日。凌晨4点30分左右,正在睡梦中的我们六连全体官兵被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声惊醒。那天,气候特别炎热,营区内外到处都是黑蒙蒙的一片。瞬间,全连官兵在操场集合。连长赵四保作了简短动员,传达了宁夏军区要求部队迅速执行抗洪救灾任务的命令和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并要求全连官兵坚决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团结一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官兵们迅速进入应急抢险状态。战友们急速跑步向黄羊滩火车站方向奔去,一路马不停蹄紧张奔袭。赶到车站时,有几个连队已在那里等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一列闷罐火车从银川方向驶来。火车停稳后,连长指挥大家有序登车,只见车厢里堆满了铁锨、洋镐、抬筐、木杠、草袋、麻袋等救灾工具和物资。这时我们才明白:是前面的铁路被山洪冲毁,造成北京至兰州的43次特快列车倾覆,已有多名乘客死亡或受伤,情况十分危急。随后,闷罐车便沿包兰铁路向兰州方向的玉泉营车站驶去。

8月初,正是宁夏川区天气最炎热的时节。车厢里又闷又热,火车咣咣当当地震动声更是让人坐立难安。然而,战友们沉默不语,心情格外凝重,大家都不知前方发生的大事故究竟是什么情况?火车行驶的速度很慢,走走停停,大约过了40分钟左右发出吱吱作响的刹车声。

车刚停稳,连长命令大家赶紧下车。战友们急忙拿着铁锨、洋镐、木杠、抬筐、草袋等救灾工具和物资先后跳下车。待双脚踏地站稳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场景一下把大伙惊呆了。现场混乱不堪、一片狼藉,铁路路基冲垮坍塌,扭曲的钢轨悬在路基上横七竖八,大约有七、八节绿色客车厢横卧在路基下,周围鞋帽和生活物品散落一地、惨不忍睹。这时突然有人喊:“快看路基下面!”顺着手指方向看去,只见路基下布满水坑的烂泥滩上,摆放着八具用草袋掩盖的尸体,两只脚还袒露在外面。这场景,顿时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凄惨、恐怖。当时,冲毁坍塌的铁路有近千米长,抢修现场数百名六十二师的战友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有的向草袋子里装沙土,有的两人抬筐子、有的单人背石头,争先恐后忙得不亦乐乎。

紧接着,全连按照营里划分的区段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两人一组、三人一帮,装的装、抬的抬,扛沙袋、抱石块。一时间,抢修现场忙忙碌碌、紧张有序。战友们个个奋勇争先,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快把包兰铁路这个事故地段抢修好,让通往大西北的铁路大动脉早点通车,最大程度为国家挽回重大经济损失。

大家正干得起劲时,只见从铁路南边缓缓走过来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伤员。有的头裹纱布、有的臂缠绷带、有的跛腿勾脚艰难行走、有的躬腰屈身举步维艰、有的神情沮丧、有的表情痛苦、有的惊魂未定,就如同一群刚从战场上败下阵来的伤兵。等他们走近我们时,才知道他们是这次事故中不幸而又万幸的受伤者。事故发生后,他们在附近乡镇医院刚作完简单包扎处理,现在要走过坍塌路段转车去银川铁路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我见伤员队伍中有一位中等身材、头顶微秃、面带愁容的中年男子戴着只剩一个镜片的眼镜、操着北京口音嚷叫着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连忙上前询问他发生事故的原因。原来,他是43次列车上的行李员,原本不该在这趟车上班。因唐山大地震累及北京市周围,余震时有发生。为加强防震,北京乃至全国的居民都到户外搭建防震棚进行防震抗灾,这项工作一时间成为国民的头等大事。当年,各类建筑材料与物资都极度匮乏,塑料布、油毛毡等轻型防雨材料供不应求。他家里人口多, 东凑西凑了些材料才勉强搭了间简陋防震棚。恰巧那段时间北京天天都在下大雨,他不上班时则无处栖身。为此,他专门找同事调了班,想到火车上去躲地震。

没想到,半夜时分火车行驶到宁夏段时发生了翻车事故。据他讲,事故缘于贺兰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并引发山洪,铁路桥涵洞一时间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汹涌的山洪瞬间如同猛兽漫过铁路路基,沙土碎石筑成的路基很快被洪水浸透。

这时,飞驰的沉重火车把铁路路基震塌,随后车厢不停颠簸、左右摇摆、电路中断。一刹时,车厢内漆黑一片,旅客们个个惊恐万分,不知所措,都以为是发生了地震而慌了神。

有几个年轻人反应迅速,打开车窗便跳到车外。谁知,前面几节车厢冲过去时火车已把路基震塌,整条铁轨悬空,后面的车厢失去支撑。车厢连接处,被机车巨大地牵引力撕断,车厢如同脱缰的野马瞬间翻滚到路基下面,先期跳车逃生的人都被砸死在下面。而年龄大、反应慢的旅客躲过了一劫,只是分别受了不同程度的外伤和惊吓。

听了这位行李员的一番苦诉,我总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真是应验了那句“是祸躲不过”的老话。为此,战友们心情都十分沉痛,对逝者瞬间失去年轻的生命表示深深惋惜、对伤者表示同情与安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有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一次长途旅行,本是旅客们去寻求或期待各种快乐的体验过程,但却因一次意外事故断送了宝贵的生命。无奈,战友们也只能化悲痛为力量投身紧张的抢修工作。救灾现场,战友们在教导员张思忠、营长韩广科、副营长张银田等首长带领下,个个精神饱满、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大家不怕脏、不怕累,咬着牙顶着烈日的炙烤,像拼命三郎般用尽力气拼命干活,直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浑身上下都是泥巴,活像个泥猴子。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这就是那个火红的年代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人,大家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精神,处处彰显出军人的气魄。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抓紧时间修复通车。

就在大家埋头苦干时,又遇到一个难题。上百吨重的倒卧车厢,成了修复路基的最大障碍。好不容易等到下午4点多钟,兰州铁路局调来了重型施救吊车。在众人协助下,三下五除二便把影响工程进度的车厢整体吊到路基外,为提前完成任务扫清了障碍。在六十二师和二十师两支部队近千名官兵和数百名铁路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天黑之前把毁坏的铁路修复通车。当第一列火车鸣笛从新修的轨道上通过时,在场的军民欢声雀跃,人人脸上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战友们虽然都已十分疲惫,但心里都美滋滋的。能在八一建军节这个军人自己的盛大节日里奉命参加了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抢险救灾战斗,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履行军人神圣而又光荣的职责,大家都觉得意义非凡。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转眼半个世纪过去,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特别是那年在黄羊滩奉命执行包兰铁路重大事故的抢险救灾任务中,二营官兵冲锋在前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奋力拼搏,胜利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往事令人终身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作者王涛 祖籍湖南慈利,1954年10月出生,1972年12月由山东临沂入伍。1974年7月入党,历任陆军二十师步兵五十八团二营六连战士、理发员、卫生员、班长,1979年3月退伍,先后在临沂市市直多家医院工作,任放射诊断医师、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影像诊断副主任医师等。2014年11月退休。

原文编辑:赵苏平 巩天宝

本文编辑: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