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在毛主席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运筹帷幄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这几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决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剧照

三大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大决战,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从此,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事,敌我态势彻底扭转,宣告着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进入倒计时!

实际上,在三大战役开始前,敌强我弱的态势并未彻底改变,国民党仍具有一定优势。国民党军仍拥有365万军事力量,以及一定量的海军和空军,占据着国内绝大多数大中城市。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280万人左右,以陆军为主,主要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几个主要战场中,除东北解放区处于领先地位外,其余解放区均落后于国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大战役示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毛主席没有选择再延后一段时间,待敌我实力旗鼓相当后,再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呢?

几年的战争打下来,国民党的实力仍强于共产党不假,但只是名副其实的“纸老虎”,已属强弩之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大战役前后敌我态势

称其为“纸老虎”,主要是国民党军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由于连续的进攻作战,其的精锐力量受到很大损失,新补充的兵员又以抓来的壮丁为主,战斗素质和意志都不高。加之连续的战斗失利,内部已经开始产生悲观情绪,士气低落、战斗力明显下滑。而且其内部派系林立,并非铁板一块,相互拆台、见死不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开展大规模作战。

称其为“强弩之末”,主要是国民党军已经丧失了进攻主动权。虽然其还有365万兵力,装备也仍然优于解放军。但由于大批部队需要担任守备任务,能够真正用于一线机动作战的仅有174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正在检阅国民党部队

更为致命的是,其胡宗南、白崇禧、刘峙、傅作义、卫立煌5个战略集团,已经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 5 个独立的战场上,只能占据一些战略要地“点”和交通“线”,各大战场内部尚且自顾不暇,各个战场之间的相互支援更是难上加难。

此外,由于国统区经济、民生等方面也日渐凋敝,贪污腐败问题严重,社会各界和群众怨声载道,缺乏赢得战争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经国上海打虎剧照

反观人民解放军,则是“风景这边独好”,已经积累起了战略决战的有力条件。

经过长期的斗争,解放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适应战争,逐渐打大了、打精了,武装力量得到极大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兵

一方面,体现在思想武装上。全军通过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组织广大指战员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开展阶级、工作、斗志“三查”,大力推进组织、思想和作风整顿,政治觉悟得到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体现在装备武装上。随着军事斗争的推进,我军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装备也得到极大改善,逐步建立起了炮兵、工兵等兵种,正规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具备了打大规模运动战、攻坚战的能力,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与群众亲切交流

特别是随着各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强有力的铁拳。土改运动也基本完成,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认可。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群众支前热情高涨。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援战争就有了保障。

可以看出,此时的国民党军,已经没有了主动发起进攻的实力,只能被动挨打和防守。实际上,国共双方攻守之势异也!此时发动战略决战,可谓正当其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群众正在支援解放军前线作战

当然,作出这一决定,也与当时的国际局势有一定关系,那就是柏林危机爆发了,美国和苏联正忙于处理柏林的烂摊子,无暇东顾,没法腾出手掺和中国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英、法等战胜国就急于抢占自己的地盘,划分势力范围。不少战败国和战胜国,都被其“接管”。最终,为了平衡利益,许多国家都被硬生生拆分。比如德国被分成了东德和西德,朝鲜被分成了南朝鲜和北朝鲜,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柏林危机

对于中国而言,美苏两国同样有此想法。道理很简单,他们都不希望一个强大而独立的中国出现,这会对他们“统治世界”造成威胁。这一点,从两家极力撮合重庆谈判和划江而治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希望两党组成联合政府,可不是因为出于好心,而是希望促成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

1948年6月,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后,美国和苏联没有闲工夫出面阻挠调停国共内战,所以毛主席果断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摧枯拉朽推翻蒋家王朝统治,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谈判

等到1949年5月,柏林危机结束,两国重新把目光聚焦到中国战场时,我们已经迅速打赢了三大战役,并一举跨过长江,全国统一已成定局。此时他们虽然想出面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三大战役发起及时,解放大业推进迅速,我们的国家现在就很有可能是南北朝的局面。毛主席讲“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其中应该就蕴含了这个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

所以,发起三大战役是毛主席综合研判时与势,充分考虑了国内情况和国际变量,作出的重大决策。伟人的大智慧和大格局,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