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极其复杂的,自然地,往往需要权衡取舍。有时为了维系关系,总得忍气吞声,不得不做个一些让步和妥协;但有时候过犹不及,过于迁就他人,反而会狠狠地损害自身利益。那么,如何在二者之间把握平衡,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个我自己小时候的例子,想应该大多数人在那时候,都是有些自我的吧?毕竟孔融让梨之所以能成为典故,就因为发生的少。

小时候不懂事,很想买某个进口拼装玩具,爸妈么自然不想花钱买这种没啥用又贵的玩意儿,双方持续拉锯,拖延时间。最后爸妈不想折腾了,给我买了。然而当玩具真的到手的时候,其实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取而代之的反而是空虚和愧疚,觉得自己很不懂事。

然而下一次有类似的事情,这种倔强和反复无常又会再次上演,徒增麻烦,浪费时间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渐渐长大后,我开始谨小慎微,对待他人态度有些过于讨好。逛街购物时,即便不感兴趣,只要导购员主动招呼推销,我便容易心生愧疚,最终不自觉地将不需要的商品也买了回来,尤其是吃了试吃之后,多半会真的买整份装。由于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反而损失了我自己的利益,陷入被动局面,买了不需要的东西。这也是我常说的,攒钱一点点攒,花出去反而如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工作中亦然。我对待临时的,跟我没啥瓜葛的工作要求,出于面子和不想使同事扫兴,往往毫无保留,一味全力以赴。然后的剧情大家想必都能猜到,这招来更多跟我咩有半毛钱关系的额外任务,最终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只能越来越晚下班。自然地,接受一百次不合理要求,拒绝一次,别人反而会怨恨我,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过度讨好,搞得我自己身心俱疲。再者,很多时候,持续迎合他人期望,我难免会产生一种被动压抑的不满情绪。一旦这种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便可能在下一次和别人沟通时激烈反弹,暴躁易怒,别人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这样一来,我付出了努力,但居然却也丧失了友谊!对方往往并不会对此心存感激,最后两败俱伤,自己很委屈,别人却也觉得我反复无常。

所以嘞,适当拒绝他人的要求,维护自身的合理权益,反而才是真正的有助于建立互相尊重的良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充满自尊和强硬的拒绝反而会让人觉得你素来如此;但如果你长期慷慨助人,某次,即使有充分的理由,拒绝别人时,他们反而会感到你变了、不再是个好人。人们往往根据最后的一点印象,就判断和评价一段关系的全部,这是多么的不公平!但这也是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做出决策时,我们必须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如果对方的要求确实会带来重大损害,就应果断拒绝,但无需直白伤人。在关键时刻,适当施以援手,方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当然嘞,倘若确实是非常紧急、大事关天的情况,也不必纠结于自身利益,能帮就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