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后,被下放到江西劳动的邓公感觉到了希望,他很快写信给中央,表示自己还想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

毛主席给出肯定的批示,随后邓公在1973年回到北京,开始协助周总理处理国务院的事务。他的能力极为突出,到任不久便对铁路、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整顿,让这几大领域得到一定的恢复。

主席和周总理看在眼里,决定把整顿军队的重任也交给他。1975年1月5日,一号文件明确表示让邓公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军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比任何一个部门都要复杂,如果整顿的方式出现纰漏,很可能会引起动荡,所以邓公也非常小心,跟国防部长叶帅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公认为,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调动,如此可快刀斩乱麻,1月14日他在军委会议上说:不仅干部要互相调换,部队也要互相调防。

这种策略,相当于毛主席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翻版,能快速梳理一遍盘根错节的关系,让军队更加纯粹地忠于中央忠于党。

只是,调一个军区司令员和调一支部队是完全不同的,军区司令员职务高,很多双眼睛在盯着,出差错的概率不大。部队人数多,真实情况不容易掌握,反而有搞小动作的机会。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干部前去考察。

这名干部还要满足几个条件:有足够的威望,熟悉军队建设,这样一来才能确保不被糊弄、出现问题下面的人也会配合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该派谁去呢?两人在这关键时刻最好是不离开中枢,否则怕出现麻烦。想来想去,叶帅最后推荐了粟裕。

粟裕自从1958年被批后就退居二线,身上没有特别重的担子,此时离京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且他战功赫赫,威名在解放军中都有流传,下面的指战员一定会听从指示。

于是叶帅把粟裕叫到了家里说:粟裕同志,华东是你战斗过的老地方,我和小平讨论后认为你去考察最合适。你的任务明面是去调查南京军区的几个部队,不过也要搞清华东地区军队的实际动向,顺便联络一下老同志,你能做到吗?

粟裕非常坚定:请你和小平同志放心,我一定能完成任务。

1975年4月17日,粟裕带着六个人乘火车离开北京,他的第一站是去合肥,那一带驻扎着12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安徽省委书记、省军区领导说宋佩璋,出自二野系统。邓公跟他打过招呼,所以他先带着粟裕去视察了12军。后来宋佩璋又告知粟裕,各地委正在省里开会,粟裕便临时又开了场座谈会。

当着众多地委干部的面,粟裕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只会有一个指挥系统,如果出现了两个,值得我们思考。

尚未摆在明面上,粟裕也是点到为止,大家都是聪明人,也能听出大方向,据参会人员后来回忆:当时粟裕同志语重心长的嘱咐,让我们看清了局势!

离开安徽后,粟裕马上赶往南京军区,这里他的老部下、老战友很多,为了能把情况挖掘透彻,他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与当地的干部、领导交流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管民兵工作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粟裕的老部下,几乎是每天都陪同他视察,既然是自己人,粟裕说话也比较直接:苏北是老根据地,战争年代民兵发挥了重大作用,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如今民兵工作仍要按照我们的传统体制来建设……

粟裕不止一次说:你的担子很重,立场要坚定、头脑要清醒。对方连连点头称是。

此行最后也是最麻烦的一站是上海,这里跟那四个人联系非同一般,局势错综复杂。粟裕到此发现,军队还是听中央的命令,但有许多民兵属于不稳定因素。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粟裕尽可能减少了外出的次数,就算在室内讨论重要事情,他也会把水龙头打开,防止被窃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让随行的几位同志秘密勘察情况,自己也到军队里去了解动向。把上海的底摸清以后,粟裕一行马上就离开了上海。

不过在临行前,他还是秘密去看望过一次陈丕显,安慰受到迫害的老战友困难时刻即将过去。6月14日,粟裕回到北京,他很快就做了《对南京军区几个单位的调查报告》、《对加强人武部门干部队伍的几点意见》、《对连队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三份文件。

而向邓公、叶帅汇报工作,他将此次行程讲得特别详细,最后还做了个总结:团以下的军队很稳定,那些人的手插不进去。

这个答案让邓公、叶帅特别高兴。随即在6月24日,邓公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他发言时吸取和采纳了粟裕调查所得的一些材料和观点,决定正式对军队开始进行大力整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委扩大会议结束,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以叶帅、聂帅、粟裕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对各大单位进行一系列的人员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粟裕多次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采纳。他们的举措,让军队情况迅速得到好转。

可惜的是,邓公后来还浮沉过一次,而叶帅一直留在中央作斗争。1976年10月6日,各方共同努力,驱散了围绕多年的阴霾,让国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等邓公第三次复出,再度对军队“动刀”,80年代还有过一次著名的“百万大裁军”。对于此举,叶帅和粟裕都大力支持。

他们都是出身军旅之人,也时刻关注着国际动向,知道数量庞大而臃肿的军队并不能代表战斗力,现代战争更要注重尖端科技,人数太多有时反而会耽误发展、增添后勤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这几位领导人一直如此重视军队,就是希望打造出听党指挥、先进优秀、能打敢拼的队伍,幸运的是,通过他们的努力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