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南大礼堂着火后续:知情者发声,校领导深夜发文痛哭,官方通报

2024年5月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大礼堂。这座历经战火洗礼、屹立近百年的文物建筑,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当消防员全力扑救无果,当火苗最终熄灭时,一代学子的集体回忆也随之成为过往云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这座礼堂见证着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起飞。每一个踏出大门的毕业生,内心都镌刻着它厚重的历史和崇高的精神。如今,这所承载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校园地标,就这样在修缮期间遭受了一场不测的劫难。

大火燃烧的不仅是木质结构,更是河大人对这座建筑珍视的情怀。随着火势的蔓延,燃烧的是几代人对母校的眷恋。

面对着满目疮痍,原河南大学党委书记不禁在夜半时分痛哭流涕,发文哀悼这个无比宝贵的文物建筑。他的字里行间,尽是对这不堪回首之痛的无奈和自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1931-1934年落成的建筑,当年耗资21万大洋,堪称是河南大学的心脏和精神家园。早在2006年,它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几何时,这里孕育了现代重要史迹和优秀建筑,成为一代代学子追忆往昔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这座见证百年历史更迭的建筑遭到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施工单位被指在修缮过程中疏于防范,酿成了这起不幸的大火。消防部门初步调查显示,施工人员可能在礼堂内部休息时,疏忽大意引发了燃烧源。

一个耗资高达1个亿元的豪华修缮工程,本应给这座老建筑注入新的生机,却无情地夺去了它的生命。满怀期待的师生无不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慨。

有知情人发声质疑,即便是木质结构,在施工期间不作任何防范也未免太过欠缺职业操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样一起不可原谅的重大事故,官方做出了公开道歉和通报,但这远远不够。事件的起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然而施工队显然难辞其咎。有报道透露,这家施工单位在去年三月份就曾因消防安全问题受到处罚。如此重复犯错的行为,给人的印象是置校园安全于不顾,粗心大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有位网友感慨,"

躲过了战火没躲过一些庸才。"对于这一切,我们唯有痛心、愤怒、彷徨。

千百年的文物硕果,就这样在疏忽中销为灰烬,令人如何不怀恨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网友和校友都痛惜这一损失。谁能体谅那些原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带着家人重返校园,看一眼这座古迹的无奈与遗憾。那份对它的眷恋,那些与它相伴而行的青春足迹,都付诸一炬了。而最让人无法释怀的,是它付之一炬,竟是出自"修缮"之手。

一时间,关于大礼堂的种种记忆,在无数人心中开始渲泻而流,化为一段段温情脉脉的怀旧。它象征着河南大学百年风雨的沉淀与积累。如今当这尊化身被焚毁,多少人要为之痛心入骨、自叹竟日无多?

我们固然无权替建筑师制造者原谅这桩罪行,但至少我们仍有责任捍卫文物的尊严。此役虽已陷于不可挽回的深渊,但我们更应反思:是否还有太多值得被呵护的文化瑰宝遭到了等闲视之?只有从这一惨剧汲取教训,我们才不负对珍贵文物传承的重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蕴含的不仅是建筑艺术,更凝聚了一个民族对人性的追求。修缮期间无端酿祸,实在是一个不可被原谅的悲剧。我们唯有铭记这段痛苦过往,才能真正尊重文物,敬畏历史。当对待人文遗产如此轻率,无异于亵渎了整个中华文明的积淀。

结语

唯愿此役能给当权者和建筑业敲响警钟。切勿让一时的疏忽蜕变成对文物的罄竹难书。眷顾每一处古迹,珍爱每一丝文化瑰宝,才是对祖先智慧最好的致敬。

文化自信应当建基于此。纵使这一历史伤痕已无可弥补,但唯有从惨痛的教训里汲取力量,人人自重、戒骄戒躁,我们才能真正远离这般浩劫,将中华文明在薪火相传中恢复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