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堂主。

最近发生的大事,比较多。

一件连着一件,桩桩件件,串起来给大家梳理聊一下。

先来看制造业方面。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近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4月PMI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回落,主要还是原因是季节性因素。

根据以往的数据,每年春节后会因为订单积累,而导致供给和需求在一个高位。

高位过后就会回落、

所以总体而言,属于季节性变化,对整体没有实际参考信息。

其中,只有生产在加速。

4月生产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从50.5%,上升到了54%,直接上升了3.5%。

而相对应的,出厂价格也从47.4%,上升到49.1%,上升了1.7%。

我们可以看到:出厂价格上涨幅度,要远低于原材料。

从产业链条来看,原材料是上游,出厂是中下游。

上游原材料大涨了3.5%,而中下游出厂只涨了1.7%,

怎么去理解呢?

有可能是因为传导需要时间,若是这样的话,出厂价格还会涨。

也有可能是上游涨价太猛,而抑制了中下游的需求。

具体是什么原因,可能要等到5月PMI数据出来才知道。

但不管怎么说,原材料价格和出厂价格的同步上涨,说明整体正在走向“温和通胀”。

那么现在经济处于什么阶段呢?

统计局的原话是:当前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内生动力不强,在存量需求释放后新增需求不足。

关键词是:内生动力不强。

这点我们可以看最近刚开完的重磅级会议:4月政治局会议。

每逢4月,有两个大事值得关注。

一个是:4月是各上市公司的财报发布。

另一个:就是政治局会议。因为4月的这个会是承上启下”的一次关键会议。

这次会议直接挑明了当下的诸多调整,原话是:

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总体而言,这次和之前定的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没有很多太大变化。

不过,结合到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提到的几个点,是可以给大家聊聊的。

首先,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将要“靠前发力”。

并点名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国债、专项债的发行,是通过财政政策去提振经济:

提高中央债务,给地方债务松绑。

证券时报采访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方表示:

超长期特别国债大概率在二季度集中发行,在三季度陆续投入使用并形成实物工作量。

同时,在市场利率方面,不管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换句话来说,5年期以上LPR、也就是房贷利率,还有下降的空间。

其次、在房地产方面,有了新方向。

原话是: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什么意思呢?提炼概括一下就是:消化存量、优化增量。

消化存量就是去库存。

中指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如何去库存呢?重点大城市已经开始行动了。

4月28日,长沙、成都两地全面取消限购。

4月30日,时隔13年后,北京也放宽了五环外限购松绑政策。

中原地产研究院说,从市场层面看,五环外是北京新房库存比较高的片区。整体五环外的库存量大概是6.2万套,占到整个新房总体库存量的81%。

进入2024年以来、广州、上海、深圳等地都不约而同放宽限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能看到、这次的去库存,一个是“放宽限购”端的发力。

还有一个、就是“以旧换新”。这期之前讲过了,不展开细说。

这和上一轮棚改去库存有什么区别呢?

过去棚改拆迁是旧房可以换到:新房和钱。

现在以旧换新是:旧房和钱,能换到新房。

当然了,这个是新房市场,而不是二手房市场。

给大家说一个很意外的数据,都说房价跌了。

但是在新房市场,去年2023年整年下来,新房价格还是上涨的。

中指数据显示,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0.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优化增量”方面,有两层含义。

一个是要控制土地供应。

4月29日,自然资源部就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36个月的城市、要暂停新增用地出让。

根据易居研究院截至3月份的数据统计,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即存销比为25.3个月。

其中有41个城市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包括了哈尔滨、武汉、徐州、东莞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按照这个要求,这些城市要把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36个月以下,才能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

另一个含义,可能是把存量房变为增量房。

下一步是要把保障房工程做大,如果有些地方的新房子太多了,那就可以引导成为保障房的增量房。

这方面之前给大家讲过。

以堂主所在的广州为例,

根据广州日报的报道,2024年广州将提供不少于1万套的保障性住房。

一共涉及了12个项目,其中,新开8个项目,4个是存量房转化项目。

12个项目中,有4个是存量房转化来的,这传递出来的信息已经很明显了。

既然要给消化存量,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兜底房企的存量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最近这段时间资本市场的表现。

问大家一个问题,在2024年4月份,全球哪个股市上涨最多?

没错,我知道屏幕前的小伙伴下意识想到的答案:肯定不是A股。

这是肯定的。

但是,答案也出乎很多人意外。

4月全球上涨最多的市场,是港股。

从4月19日开始,上涨两周。

而且在国内五一放假期间,港股上涨强势。

截至5月3号周五收盘,港股为连续第九个交易日收涨,创2018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也让港股成为全球4月市场上最靓的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吴证券认为,港股从本质上来说,是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资产,盈利和基本面主要依托中国。

同时,高盛、瑞银等一些外资纷纷看好、或加仓港股和A股。

其中,港股大涨下的地产股集体拉涨。

你看万科在5月2号,一天就收涨超过10%。

有朋友吐槽,说为什么每次A股休市,外面就涨。

我弱弱回了句:没有散户参与的日子,都是大涨。

当然了,这只是玩笑话。

港股这样的表现,加上4月30日的高级别会议,让不少人期待五一假期后A股的表现。

总结、梳理一下今天的内容。

整体而言、这段时间全球资本市场传递出来的信号,对我们是利好的。

不过,作为个人韭菜,还是要谨慎一些。

资本都是逐利的,小心被套了。

同时,今年上半年重要的会议也开了。

不管是稳步化债,还是提高内需。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金融市场,都是为了提振经济。

对今年后续的政策基调,也定下了方向。

还有制造业方面的,虽然有所回落,但是PMI指数还是在荣枯线50之上,说明制造业景气还是在的。

以上三个,分别对应的是资本市场、政策发力和企业制造。

提前发力的政策,是宏图大志。

资本市场和企业制造,是真金白银。

宏图大志与真金白银,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信心与现实的焦点与期待。

文末多提几句,今天看到付鹏付总在B站账号,发了一期视频,回应那些“喷子”。

付总说被扣帽子了,说希望自己的免费视频,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价值的。

说实话,我很早之前就看付总的视频。

你看,我做视频才一年。

可是我看付总视频,都好几年了。

从现在倒过头、去看他之前的预测,很多都验证了。

当然了,有些观点嘛,有人并不愿意听。

我是做宏观解读的,深知一点:千万不要带着民粹主义去分析宏观。

否则,自己永远会被情绪左右,而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同时也知道,有些话说出来,也知道会有人扣你帽子。

五一假期都快放完了,我都还没发视频。

有好多小伙伴发来关心,问堂主还在不在。

感谢大家关心,我还在哈~。

好了,这期就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