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当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我们每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顿时油然而生。

不过在1949年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国歌时,其中一句话却引发了争议,词作者田汉也想要进行修改。

当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却摇了摇头,坚持将歌词保留下来。

那为什么会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国歌?哪句歌词引发争议?周总理又为何会坚持保留下原歌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筹备建国,征集国歌

解放军接连打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正式宣告覆灭。

大家也开始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当年6月份,全国各地的民主人士云集北京,为新政府的建立献计献策。

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常委会于6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由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决定,设立6个筹备小组,以完成建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中,国旗、国歌、国徽的拟定工作,被交给了第六小组负责。

第六小组组长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副组长为叶剑英、沈雁冰,组内还有田汉、廖承志、郭沫若等13名组员。

接过重任后,第六小组片刻不敢懈怠,立即起草了一份征集启事,在各大主流报刊登出,向全国人民寻求合适的方案。

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正因如此,对于国歌部分的征集,小组做出了严格规定,要求歌词必须同时符合中国特色、政权特征、新民主主义及新中国之远景。

很快,各地创作的稿件如同雪花般飞到了北京,截至8月20日,共有632件完整的国歌词曲,单独的歌词、歌谱则有694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稿者覆盖范围极广,从年轻的学生,到著名的艺术家,从朴素的农民,到远在海外的侨胞,每一封稿件,都承载着他们的爱国情操。

对于这一千多份稿件,筹备委员会进行了仔细的审核,还请来专业音乐家进行弹唱。

然而,经过几天高强度的初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还没有哪份稿件可以直接拿来当国歌。

时间正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建国的日子越来越近,第六小组的成员都十分紧张。

如果继续评选的话,将耗费大量时间,即便能够找到合适作品,还得敲定演唱人选,想要在建国仪式前走完一系列程序,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有人提出,不如从已有的歌曲中进行选择,可以大大缩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