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湖北法院首届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微创新”案例评选结果的通报》,“孝感汉川法院打造‘人民法庭+’矛调机制 做实诉源治理”获评“优秀案例”。

打造“人民法庭+”矛调机制 做实诉源治理

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参与诉源治理的重要作用,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汉川市人民法院在7个人民法庭设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制定出台《汉川市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对人民法庭诉源治理工作指引》,以系统化、规范化措施,科学推动诉源治理力量下沉、重心前移,以法治思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2024年1-3月,汉川法院人民法庭办理的案件中,调解和准予撤诉的案件311件,占比48.37%,同比增长6.16%,环比增长6.03%。

联动赋能,多元治理协同发力

坚持党委领导,构建“5+N”大调解机制,人民法庭与乡镇综治中心、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组成“五家联调”,前移关口,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形成之初。

各法庭根据辖区特点和专业化方向搭建调解平台,马口人民法庭与市总工会协作,建立“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城关人民法庭联合市妇联建立婚姻家事纠纷调解中心,城北法庭做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文章,联合市工商联建立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会商研判统筹化解涉企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利用好各类调解组织的基础上,法庭广泛对接和吸收基层解纷力量,将村支部书记、乡镇网格员、人大代表、乡贤等纳入特邀调解队伍,不断创新调解模式,释放多元治理效能,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庭所共建,突出重点精准解纷

在党委领导下,人民法庭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建立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联合化解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及时提供专业意见和调解指导等服务,推动源头平稳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7个人民法庭分别与辖区乡镇综治中心及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签订“庭所共建协议”,建立数据共享,矛盾共解等协作机制。落实专人分片对接,根据社区民警、调解员反馈个案调处难点,靠前提供调解意见,指导可能引发信访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加强指导,诉调对接见势见效

加强对调解工作的指导,将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推动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引导群众优先选择非诉途径解决纠纷。

纠纷发生后,将案件流转至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综治网格等非诉解纷程序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庭依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及时导入诉讼程序。

充分发挥乡镇综治网格作用,对镇、村两级综治网格排查出的矛盾隐患,由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协调人民法庭、司法所、调解组织等,与乡镇综治网格员提前介入消除矛盾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信访部门接收的信访纠纷,由乡镇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协调人民法庭、司法所、调解组织等,会同相关信访责任部门联合化解,最大限度降低“访转诉”比例。

近年来,7个人民法庭通过各类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调解纠纷1725件,办理司法确认923件。

延伸触角,能动司法优化服务

建立覆盖全市各乡镇村的“法官工作室”和“巡回审判点”,运用法治夜校、以案说法、送法下乡、邀请旁听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乡镇“见法率”,提升人民群众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去年以来,各人民法庭共开展法治讲堂、法治夜校、送法进校园等普法活动95场次,开展巡回审判56场,10名法官和法官助理担任乡镇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城关法庭、分水法庭、刘家隔法庭等选取家事、邻里纠纷等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依法治理高价彩礼、干预婚姻自由、封建迷信等不良习气,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法治乡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的效果。

来源:汉川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