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爱情心理学(Love psychology)的讨论中,择偶偏好这一话题占据了重要地位。

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偏好类型。

著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braham H. Maslow在其著作《人类激励理论》中强调了每个人对爱与归属感的基本需求,从而突显了选择伴侣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探讨五六十岁的男性在选择伴侣时通常倾向于选择何种年龄段的女性,并解析其背后的心理学原因。

一、进化心理学:年轻的优势

首先,从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psychology)的视角来看,年轻一直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资源。

对于年龄在五六十岁的男性来说,他们偏好年轻女性的有多方面原因。

年轻女性通常象征着活力与生机,能为男性带来新鲜感和活力。

此外,年轻也被认为是生育的象征,有助于种族的生存和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年轻女性在生物学上对男性具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心理成熟度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般而言,女性在心智成熟方面往往早于同龄男性。

这种成熟度的差异使得相对年长或同龄的女性可能会给男性带来心理压力,感觉难以相处。

相比之下,年轻女性往往更加天真无邪,简单的心思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纯真的爱。

二、人本主义心理:男性对“归属感”的需求

接着,从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角度分析,进入中老年阶段的男性,其社交行为趋于选择性,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追求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

他们的关注点转向了内心的需求和个人的情感满足。

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往往拥有更深的同情心,更注重与他人的情感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男性同样需要安全感和被保护的感觉,尽管这种需求往往不被外界察觉。

而五六十岁的男性,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多次情感关系甚至婚姻的人,他们对爱情有了更为成熟的理解。

他们不再单纯追求外表年轻美丽的女性,而是开始寻求能理解和包容自己的伴侣。

这些男性在择偶时的偏好表现出对稳定性和归属感的强烈需求。

他们不再迷恋于童话般的浪漫爱情故事,而是渴望一段真实的、能给予他们心理安定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关系能够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带来深刻的满足感。

毕竟,年逾五十的男性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已历经无数风风雨雨,对人世间的冷暖人情有了深刻的体会。

经过这些磨练,他们现在更加向往那种坚定不移的“安稳感”。

因此,那些能带给他们安稳感的女性,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和追求。

三、埃里克森:人格阶段论

在探讨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中,埃里克森的人格阶段论(Eight Stages of Development)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五十至六十岁的男性正处于人格发展的第七阶段,即成年晚期。

在这一阶段,他们已过了精力充沛、易冲动的年轻时期,不太可能与伴侣发生剧烈的冲突,但同时也不愿意完全沉浸于乏味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对于那些二十几岁的年轻女性,他们不再容易产生冲动的情感,

即便这些年轻人极度依赖他们,也不足以使他们感到这种关系能长久。

他们可能会认为对方由于年纪太轻、心智未成熟,而导致生活中频繁因琐事起争执,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稳定的关系。

然而,与年龄相近的女性相比,他们可能会感觉到对方缺乏活力和青春的魅力。

因此,五六十岁的男性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三十多岁的女性作为伴侣,这样的选择既保留了青春的活力,又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表明,五六十岁的男性倾向于喜欢年龄适中的异性。

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更在乎的是一种既“安稳”又“幸福”的生活,同时又能带来新意,而不仅仅是固守在某个年龄范围内。

如果伴侣的年龄不在中年范围内,但双方在日常生活中能找到共同的兴趣,愿意相互理解和关心,

不因小事发生激烈争吵,那么这样的伴侣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在世人眼中,五六十岁的男性已经过了青春的旺盛时期,他们的精力和能力均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因此,对他们来说,那种令人心动的新鲜感和美丽已不足以让他们再次冲动行事,他们已经看透了生活的本质,更加注重深层次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择偶偏好方面,五六十岁的男性坚持的原则是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这意味着对于他们喜欢的女性年龄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真正的适配只有在双方真正相处之后,才能逐渐确认对方是否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