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77年9月,在我即将复员回家的前两天,我和连队一起执行了最后一次任务,不料接连遭遇了几次意外,这些经历对我后来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5年,我诞生在太湖边的一个渔村,村子只有一百多人,那里景色宜人,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渔米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父母是农民也是渔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鱼,他们不畏风雨,共同抚养了我们四个孩子。

家中我是最小的一个,上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虽然那是一个物质不丰富的时代,但有父母的呵护和兄姐的爱护,我的童年非常幸福。

由于父亲的重视加上我的努力,可能还有一些天赋,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成绩优异,并顺利考入了公社中学读高中。

1973年3月,春风和煦,大地复苏,我从公社中学毕业了。

虽然未能进入大学,但生活还得继续。我从学校回家的那天下午就开始跟哥哥一起下地劳作了。

哥哥比我大两岁,可能因为年纪接近,在我们兄弟姐妹中关系最亲密,我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他分享。

在8月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时,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向哥哥表达了我想去参军的想法。

哥哥听完我的想法后,慢慢停下来,沉默片刻后,目光坚定地看着我说:“你参军是个好主意,我支持你,有机会就去部队锻炼几年,家里有我在,你不用担心。”

得到哥哥的支持,我对自己参军的决定更加坚定了,我们激动地回到家,父亲也立刻表态支持,并赞扬我有志向。

全家人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一致同意了我参军的决定。

10月初,稻田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我期盼已久的征兵通知终于来了。

接到通知后,我激动地到大队报名,并找到了民兵营长。

一周后,我顺利通过了在公社大院举行的参军初审,接下来的体检、政审、家访等环节也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11月底的一天,我刚从地里回家,公社人武干事开车来到我家,亲自将红底金字的《入伍通知书》交到了我的手中。

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灿烂,仿佛能听到鲜花盛开的声音。

1973年12月16日,在细雨蒙蒙中,我挥别了亲人,与来自全县的八十多名同龄人一起,踏上了前往部队的列车。

火车一路向北,穿过黄淮和华北平原,历时近十个昼夜,最终抵达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南翼。

我们在大雪中下了火车,在老兵们热情的欢迎声中踏入了威武的军营,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

新兵连的生活虽枯燥,但也非常充实。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学习军规,培养服从精神,增强体质,磨砺意志,并最终从一个普通农村青年转变为合格的士兵。

新兵连毕业时,我的各项成绩都在95分以上,被评为优秀新兵。

由于在新兵连表现出色,我被分配到了团直属警通连的警卫排。

警卫排肩负保卫部队领导和重要部位的职责,这是一个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岗位。我为能加入警卫排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了沉重的责任。

在我正式成为警卫兵后,我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刻苦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服从上级的命令,与战友们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各种训练和勤务,很快就融入了新的集体,并得到了同伴的肯定。

同时,在履行日常职责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提升自己的军事素质,虚心向表现出色的战友求教,严格遵守训练标准,全力以赴练习各项动作,自我加压,力求达到最佳状态。

加入警卫班三个月后,我在训练中表现优异,多项成绩位居警通连前茅。

1974年11月,我即将服役满一年之际,因表现突出,经过上级领导讨论,我被调任为警通连的通讯员。

作为一名通讯员,我深知要保持连队通讯畅通无阻,确保命令的准确和及时传达,同时还需要协助连领导处理工作及生活事务,为全连战士提供服务,职责重大,使命光荣。

到任后不久,我立即开始学习通讯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规程,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战友学习,遇到问题积极向连领导汇报,确保工作的高效完成。

不到一个月,我已完全适应了新的工作角色,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连领导和战友们的广泛认可,并在工作中持续成长。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与几位连领导从初次见面到逐渐熟悉,工作协调更加默契,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 valuable 的经验。

即使在忙碌的通讯员工作中,我依然坚持参与体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保持在全连的前列。

1975年12月,一班班长徐班长晋升后,我被任命为新一任的班长。

作为班长,我深知这一职位在基层部队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正式担任班长后,我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以身作则,把训练和作风作为管理重点,将全班紧密团结起来,严格管理,同时注重效率和成效。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1976年春季的军事技能大比武中,我们班获得了一项第一名和两项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为警通连赢得了荣誉,团部授予我们集体三等功。

军营是我的第二课堂,也是锻炼的大熔炉,伴随我成长的同时,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到了1977年4月,我已经服役超过三年,是时候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道路了。

面对的选择基本上是晋升或退伍回家,其他的路途并不多。

我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虽然我表现不错,但是竞争激烈,晋升的机会虽然存在,却不是必然。

即使选择退伍,凭借这几年在部队的经历,我也有信心回家能自立更生。

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我找了机会向连部的赵指导员汇报了我的想法,指导员首先肯定了我在班里的表现,也赞赏了我的心态稳定,认为我是他培养出来的优秀士兵。

赵指导员坦言,我有晋升的可能,但不确定因素较多,他劝我先专注于本职工作,不要太多忧虑,只要尽力,便无遗憾。

与赵指导员的一番交谈后,我心态更加开阔,也更加平和,我决心珍惜在部队的每一刻,全力以赴。

1977年7月,团部公布了当年的晋升名单,我因一点差距未能入选。

听到这个消息时,虽然感到有些沮丧,但我很快便接受了现实。被晋升的同志都非常优秀,我对他们没有任何嫉妒之心,只有祝福,而自己也并未失去什么。

1977年8月初,我即将退伍,两天后,我将离开服役近四年的部队,回到家乡。

记得那个早晨,我正在宿舍整理行装,岳连长匆匆来找我。

岳连长告诉我,由于连日的暴雨,附近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了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连队刚接到紧急支援的命令,即将出动。

岳连长表示人手不足,需要我随队参与抗洪救灾,完成最后一班岗,推迟两天离队。

听完岳连长的话后,我郑重地回应:“坚决服从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