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字源于清乾隆朝,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而得名。其中江宁名字源于“江外无事,宁静于此”;苏州以城西有姑苏山而得名。

江苏省下辖“十三太保”(13个地级市): 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和宿迁市。他们的名字由来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南京市。

朱元璋在此都城,后来明成祖朱棣又迁都北京,将此地作为留京,仍保留应天府的建制。因地理位置靠南,且曾为京都,故命名为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苏州市。

“苏”字得名于姑苏山,姑苏山名字来历:

“胥”是大禹治水的功臣,被封在当时的吴地,所封的地方称为“姑胥”。其中“姑”为当地土语音,发声词,无意义,常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由于当地方言“胥”和“苏”读音类似,后传为“姑苏”。

“州”则指的是古代重要的城市、节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 盐城市。

在周秦时期,这里就已经遍布运盐河道及煮盐场。后来,在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因为环城都是盐场,这里得名盐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无锡市。

西周、秦朝期间,这里盛产矿产锡,到汉朝时锡挖完了,于是取名为“无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常州市。

常州得名于常熟。原来的常州不叫常州,而是叫晋陵,但也有一个叫常州的城市,就是现在的常熟。

在隋朝的时候,改过一次行政归划,把常州(今常熟)改到苏州下属去了,常州这个名字就给了晋陵(今常州)。常熟的名字则是来源于其肥沃的土壤和丰收的年景,因此得名“常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南通市。

南通位于长江和黄海之间,是水陆交通的要冲,取“通”字,故当时名为“通州”。但到了清代雍正时期,直隶周边也有一个通州区,为了歧义, 就在南方的通州前面加了一个“南”字,后“南通州”逐步简化为“南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连云港市。

“连”指的是地理位置的相邻,因连云港与云台山相邻。

“云”指的是云台山。云台山则是因其高峻,群峰间白云缭绕而得名。

“港”指的是这里背靠是云台山,是一个天然良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徐州市。

“徐”表示慢慢、平缓。徐州城外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带,其势舒缓舒展,故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九,淮安市。

在南朝齐时期,由于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南渡江淮,在此侨置郡县,在东平郡下设寿张和淮安两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淮安”的叫法。之所以置淮安县,疑似此地主要为淮阴地区有100户被行政迁移至,寓意“淮地安宁”而得名。

进一步追溯,淮阴的名字由来:“淮”指淮水,得名于栖息于河水边的一种叫“淮”的短尾鸟,由甲骨文象形字演化而来;“阴”则表示方位“南”,即淮阴因位于淮水之南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扬州市。

名字由来有几种说法:

一是东汉李巡《尔雅注》称“江南其气燥劲,厥性轻扬,古曰杨,杨,扬也。”另外在两晋时期有一部《太康地记》,写了扬州名字的由来,曰“以扬州,渐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明,故取名焉。”

二是因此地多赤杨,在隋朝以前,“扬州”作“杨州”,望文生义,后为扬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一,镇江市。

宋徽宗改和三年(公元1113年)时,将润州改为镇江府。因此地背山面江,形势雄险,是“镇守江防”之地,因此取名镇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二,泰州市。

南唐开国皇帝李昪,为了表达“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将此地命名为泰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三,宿迁市。

“宿”是因为古宿国迁都于此,将此地命名为宿豫县。古宿国之所以叫“宿”,是因为“宿”甲骨文分为三部分,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张“席子”,意为“人睡在席子上”,上面加个“屋顶”,解释为“人躺在屋中休息”,可引申为“安居”之意。

等到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之所以为“迁”,是因为宿豫县曾因洪水多次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