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栋,单从外形看,你可能以为他就是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

但就是这样一个留着络腮胡、长头发的糙大汉,却从事着一项比绣花还细腻的工作。

他为了爱好不惜放弃了自己的铁饭碗,甚至不顾亲友劝阻,成为了唯一一个从事该行业内的人。

而为了证明自己,张晓栋只用了13年,就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北漂青年成了业内大拿!

那么,究竟是什么工作,能让张晓栋如此痴迷?而如今的他,又有何成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息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2019年05月26日,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初见龙鳞装,立志还原

2008年,互联网已经逐渐兴起,并出现了能看小说的智能机。

面对新鲜的事物,大家众说纷纭,认为电子小说早晚会取代纸质书。

眼看着电子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抛弃了纸质书。

张晓栋还是十分坚定地认为,有些东西是电子无法替代的。

然而能让他这么坚定的,正是源于“龙鳞装”带来的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见到龙鳞装,就被触觉和视觉震撼到了。

为此,他发誓要让大众重新爱上纸质书。

就这样,张晓栋决定制作一种可以让读者心生体会的纸质书。

但冥思苦想了许久之后还是没有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他偶然间阅读到了一本名为《古籍版本鉴定丛谈》的书,

里面记载了对一种“龙鳞装”制书方式的描述,原书并没有插图。

但看到描述后的张晓栋,脑海里自动闪烁出了龙鳞装的图书在翻动时犹如龙鳞的震撼场景。

那时他便决定,就以龙鳞装的方式制作一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秘莫测的龙鳞装

提起龙鳞装,想必大部分朋友都会感到很陌生。

龙鳞装又名旋风装,是古代皇家的一种书籍的装帧技艺。

它发源于唐朝,历代为皇家传承,只有天子才能使用。

据古书记载,唐朝的书籍装订主要有三种:卷轴装、蝴蝶装和龙鳞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卷轴装,因为造价低、简易而深受大众喜爱。

而蝴蝶装则是因为翻起书来书页仿佛翩飞的蝴蝶一般而得名。

名著《西游记》中李世民给唐僧一行人的通关文牒便是采用了蝴蝶装。

而最鲜为人知和神秘的当属最后一种,龙鳞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来说,龙鳞装就是将一张长纸铺于底层,作为基底。

上面鳞次栉比地放上书页,穿插却又贴合在一起。

合上时,从外表看只是一个无奇的卷轴。

但等你打开卷轴,便能看清里面藏着的乾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前的书页仿佛活了过来,纷飞翻舞,组合成风的形状。

将置于纸上平面的字体以立体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宛若一只栩栩如生的游龙,这也是龙鳞装名字的来源。

第一眼看见龙鳞装的时候,张晓栋便无比震撼,这才有了想复原复刻的想法。

然而他之所以会这么执着,就要从那件事说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年埋下的种子

张晓栋老家河北张家口,家境贫寒。

因要赚钱养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别看父母没啥文化,但他们却非常热爱读书。

为此,他们家里专门有一间库房存放父母从各个地方买来的书籍。

而每当每当想爸爸妈妈时,他就会跑去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看不懂,但每次看到文字时,内心都会感到平静安心。

再加上里面有许多生动的插图,配合着也让年幼的张晓栋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

就这样,书的种子在张晓栋幼小的心里萌出了芽.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此往后,张晓栋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上了大学,他还会在闲暇之余去到图书馆看书。

而那次张晓栋无意间翻到一本关于研究制书的书籍,激起了他对制书的兴趣。

一连几天下来,他把图书馆所有相关的书全看了一遍。

一瞬间,张晓栋有了想从事哪方面工作的想法,但却被现实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他顺利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毕业。

因专业知识过硬,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个铁饭碗工作。

但做了没几天,曾经那个想法就又冒了出来——研究制书!

思来想去,张晓栋觉得人活一辈子,一定要为热爱的东西活。

就这样,他辞职,一个人跑到了北京闯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他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丝网印刷技术协会。

在工作中,张晓栋经常能接触到印刷技术的高级人才和圈内人士。

一来二去中,张晓栋便顺利地进入了这个圈子。

然而越接触,他越下定了要复刻制书的决定!说起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服艰难,成功复刻

第一个难题就是由于失传已久,基本没有什么资料留下,唯一的资料也在故宫深宫里。

但他愿意去试一试,于是他拜访了一些制书的前辈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听到有这么一个年轻人想重新复刻龙鳞装后,不少前辈都很惊讶。

但同时他们十分欣赏他的这份勇气,于是欣慰地尽力帮忙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得到资料后,张晓栋废寝忘食地钻研技术。

有了技术以后,他便开始试验。

第二个难题便是材料选取什么样的纸张。

为此,张晓栋买来了市面上能见到的所有纸,足足有上百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过数十次的试验后,张晓栋最终选定了安徽泾县绢纹宣纸

这种宣纸质地柔软但有韧性,是制作龙鳞装的不二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了难题后,张晓栋便全心投入到研究之中。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制作《金刚经》的龙鳞装,但等到开始制作时,他又遇上了许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龙鳞装每一页都连在一起,制作时如果有一点疏忽便会导致整本皆失。

虽然可以稍微降低要求做出作品,但张晓栋始终精益求精,不容忍自己有半点失误。

快要完工时,哪怕只要有一点褶皱,他也会直接宣布从头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晓栋失去了经济来源。

但他需要钱来购买纸张颜料,于是他便经常连吃许多天的馒头咸菜来减小支出,

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的第一部作品耗时两年终于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天以后,张晓栋有了经费来源,可以完全投入到龙鳞装的制作中去。

《红楼梦》是张晓栋的第二部作品,重达四百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无数个日夜,他一遍一遍捧读经典,只为了将原作者毕生心血完美致敬。

但由于《红楼梦》体量实在庞大,用传统龙鳞装无法完美呈现。

于是他又将龙鳞转做了升级,将经折和龙鳞装结合,成为经龙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将一整本书分为了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重达50近。

在之后的几年里,张晓栋呕心沥血,想将龙鳞装推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十多道复杂的工序,让他在13年的时间里只制作了七本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本人表示不会停下脚步,将把更多优秀作品以这种形式展现给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状和以后目标

如今的张晓栋,虽然收入依然不少,但他最大的开支却仍是购买各种精美藏书。

在他看来,粮食只能充饥,而精神食粮才能让人得以生存。

张晓栋也举办了个人展览,不少观众在看过龙鳞装后都赞不绝口。

尤其是听说制作的过程后,更是对张晓栋敬佩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也对这种生动的表现方式十分感兴趣,

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模样,也给童年的自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张晓栋计划在今后完成25部经典的制作,我们也期待他能不断推陈出新,

让人在眼前一亮的同时能够继续品读经典,徜徉书的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张晓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美的龙鳞装,还有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敢于追梦、永不言弃的可贵精神。

如今张晓栋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但还有许多未被人熟知的非遗传人,他们不求名利,只为了将技术传承,

在此也呼吁我们更多人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