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进回应医学生极端事件: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

前段时间,多位规培生极端事件引发全网关注,央视网更是发出灵魂拷问:好好的规培医生,怎么成了“免费牛马”,再一次把规培制度推上风口浪尖。

图片来源:央视网截图

近日,作为国内住院医师规培制度的发起者之一, 国内著名临床麻醉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原主任刘进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讨论了关于规培制度的设立初衷、目前存在的问题、潜在的解决方案等话题。

刘进的核心观点为,现阶段在中国实施规培制度是必要的。因为三甲医院这类顶尖且数量有限的医疗资源在中国只能服务到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而三分之二的病人,主要是农民、工人和普通城镇居民会集中在中基层医院、卫生院和诊所看病治病。

同时,刘进也承认,规培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接受规培期间专硕生的待遇也需进一步保障,但这些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此类问题,正在努力解决。

规培生工作时间长?

刘进:请对比美国

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

关于规培生工作时间长问题,刘进表示,35年前,美国规定住院医生的工作时间每周不超过120小时,而现在美国的规定是住院医生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0小时,此外还规定每周至少有一天连续休息24小时,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也就是说,剩下的5天,平均每天工作11小时。虽然我国没有类似的规定,但连续工作36小时的情况极为罕见,也是不应被允许的。工作时长可能是全球医生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正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如果手术还没完成,到点下班,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会同意医生这样做吗?

对于许多网友呼吁减少规培时间以减轻规培生压力的观点,刘进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规培生需要在不同的科室进行轮岗。只有通过轮岗,医生才能对疾病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考虑病人问题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如果将时间缩短到一至两年,可能会导致医师轮岗不全,培养出的医师就不会是合格的。

因此,他认为医院在训练规培生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因为他们在未来独立行医时,必须能够承受这样的工作强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让医生过度疲劳,而是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规培钱少事多、压力大

刘进:各行业的学习者谁能幸免

刘进认为,大部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无论是哪个行业,对于自己的收入情况都能接受吗?

据了解,按照目前国家的规定,每年为每位住院医生提供3万元的补助,其中1万用于支持基地和教师,剩下的2万用于补贴参与培训的住院医生,也就是每个月每人补贴1667元。刘进认为,大部分医院都在尽力为住院医生提供补贴,大多数规培基地的补贴能够达到或接近基地所在城市的平均社会工资。

此外,例如有规培生抱怨写病历,认为这是简单重复的抄写过程。但特别是在内科系统,写病历属于基本功,这里面包括病人主诉、各种病史、症状体征、检查结果、鉴别诊断,是非常严格的临床逻辑思维训练过程。很多医院都要求年轻医生必须写出多少份大病历,培养年轻医生的临床能力。老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写病历、开医嘱,这明明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刘进强调,学好临床的知识与技能,只有在临床“干活”这条途径,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再比如查房和办理出院手续,刘进指出,能把这些事情简单地理解为打杂吗?例如办理出院手续,最后要落实到患者确诊、需要带哪些药物回家、后续医嘱交代等,这些都是病人最关心的事情,难道不是年轻医生该学习的吗?

就好像是练习乒乓球,在训练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简单重复性的内容,但就像是询问患者病史,需要有先后顺序才不会遗漏,这些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

当然了,每家医院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不排除有一些原本不属于规培生工作范畴的事情安排规培生完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情况的存在,但一定不是主流。但我国推行规培制度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这期间教学相长,老师们也在进步。

此外,刘进也表示,看到有言论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压榨创收的剥削制度,但在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前,中基层的住院医生在工作几年后一般要到大医院进修一年,这期间,进修医师必须向大医院缴纳进修费用。而目前规培生是能够享受到国家补助的,这种言论不攻自破。

对于继续提升规培生群体收入的这一事项,

刘进表示了支持

面对“廉价劳动力”的问题,刘进没有避讳。他甚至很详细地拆解了这一问题,将其分为了“廉价”和“劳动力”两个部分。

首先,是关于“廉价”的部分。刘进表示,从2003年起,他作为归国华侨代表担任了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在2003年到2013年这10年间,他只提了一个议案和建议——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将其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他在2012年提出,每人每年1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给基地做培训经费,三分之二给住院医师。

刘进表示,“要是2013年国家采纳我的意见就好了,但遗憾的是只采纳了我建议经费的30%,只给了每人每年3万元,其中有1万块钱是给培训基地的教学用,但另外2万块钱必须一分不少的给每个住院医师。2万块钱除以12个月,一个月就是1667块钱。1667块钱够不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医院必须给予一定的补足。”

刘进认为,“如果每人每年10万,其中三分之二用于住院医师,他们的收入会更有保障”。不过,时至今日,规培的年国家财政补贴确实只有3万。

对于现状,刘进的解释有两方面,一是,从医院层面来看,医院其实已经进行了一部分补贴。二是,据他了解,绝大部分的规培基地给规培生的薪资加上国家的补贴,合计能达到或接近当地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例如,北上广深等城市是每年12万元左右,成都等城市是7万元左右。

若参照社平工资的水准,刘进认为,规培生的收入状况是,“约有一半所在城市的职工收入比他们少,约有一半的职工比他们多”,因此,在这一标准之下,将规培生的收入评价为“廉价”并不合适。

当然,今时今日,用社平工资的水准来衡量国民生活水平是否恰当是另一个话题。

对于继续提升规培生群体收入的这一事项,刘进表示了支持。他认为,由于“三级医院没有义务花自己的钱为全国各地医院去培养年轻医师”,因此国家财政至少应该覆盖九成以上的住院医师规培费用。

他表示,“2012年我提出每人每年10万的标准,现在还应该再高一点,如12万-15万,因为又过了这么多年,各种费用都在涨。这不仅能保障规培生的收入,这也会激励规培基地为国家多招收和培训住院医师。”

而在“劳动力”这件事上,刘进认为,由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特殊性,医生没有办法保证8小时一到就下班。基于此,在培训住院医师的时候,也不可能按照每天都只工作8小时的标准训练。

行业方面,中国医生的“加班”问题非常突出。据艾瑞咨询2017年发布的《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24.6%的医生周工作时长曾超80小时;43.5%的医生表示曾每月在院留宿8次,留宿次数在11次以上的医生比例达20%。照此数据推算,参与此调研的医生中,每日工作时长在10小时的人不在少数。

规培生和专硕生都应提高维权意识

刘进认为,规培制度在设计上还有改进的需要

刘进建议,年轻医师要警惕自己是否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意识到患有相关疾病的时候主动诊断及时汇报,医院职工(包括规培生和专硕生)的常规体检年龄应该提前到25岁,争取努力做到对很多基础性疾病的预警预防和早诊早治。

同时,医院、科室和老师,家长关心规培生和专硕生的身心健康,开展相关培训,心理情绪上予以年轻医生更多的关怀和疏导,要告知他们在人生中出现心理障碍是常常可能发生的事情,重点在于及时寻求家人、老师和专家的帮助。规培生和专硕生也应提高和老师与领导的主动沟通能力,以及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刘进在采访中强调,需要从全体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特别是提高对工人、农民和普通城镇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水平的高度,来看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个国家培养大量合格临床医师的制度。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全社会的更加理解和支持,也会加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医学院和规培基地医院、临床教师对改进和完善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规培制度。

刘进认为,规培制度在设计上还有改进的需要:

1、国家财政应该承担至少90%以上的住院医师规培费用。这也会激励规培基地招收更多的住院医生,为国家培养住院医师,因为独立核算的医院并无义务为国家培养人才。

2、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规培基地,其主要任务应该是教育培训而非科研,但现在许多医院更加看重科研而非教育培训,这是当前普遍面临的问题。其实医院应该全面发展医疗、教育和科研,其中临床医疗应该是首要任务,教育培训次之,科研应该排在第三。

3、教学相长。带教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教育责任感和教育技巧,医学教育主要是床旁教学培训,在病人旁边、手术台旁、诊断床旁、病床旁或门诊进行,这与大学教育有所不同。

4、住院医生应该有足够的心理预期和能力,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可能导致一部分医学生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和培训方式。

最后,他表示,完善规培基地标准并确保其实施,这些都需要时间,但时间不能成为借口。中国有14亿人,基层需要更多的“健康守门人”,这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关乎民族健康和国家命运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撰文 | 华医网综合整理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