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梅、兰之后,就接着说竹。竹生长快,用途广。竹笋可以当菜,是美味佳肴。在蔡伦发明纸之前,竹是主要文字载体。竹器是生产生活必需品,小可当筷子、做毛笔、乐器,大可以起房盖屋,竹楼是傣族世代居所,样式是典型干栏式建筑,古朴典雅、自然别致,是最具有特色的。竹材盖出来的房子,比较舒适。冬天温暖,夏天凉快。竹雕刻,嘉定竹刻,名噪一时,艺术性极高,享誉中外。歌,月光下的凤尾竹,描述的是谈情说爱民族青年男女笛曲伴舞,快乐幸福的场景。

竹是棵文化树,有节而谦虚是翩翩君子形象的真实写照,中通外直,宁折不屈是精神的写实。岁寒三友中有名在册,四君子中仍然位列“仙班”。宁可不吃肉,也要居有竹,是一种雅趣,按时新话说是在追梦,也是一种时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楼梦》中潇湘馆,有竹的意境,有了竹的加盟,林黛玉的形象就鲜活了。古人和现代人一样,爱好情趣相同,喜欢竹的人群聚在一起,自觉高雅。晋时“竹林七贤”、唐时“竹溪六隐”,说的是“竹痴”们,饮酒、咏诗、煮茶、写文章、说知心话、赏竹等社交活动。

园林造景:春景,几竿修竹迎面,石峰参差亭立,白碧当纸,竹石为绘,画面生动。草间石笋破土而出,抓住了春天主要特征,欣欣向荣,春色满园;

夏景,翠竹成林,略点湖石,万竿烟雨,如米家山水;秋景,清风满院,摇翠鸣玉。其下黄石一二,溢显得苍老,色彩对比顿觉明快;冬景,雪压枝干,落地有声。再添白色宣石,更是荒寒之意。历来园家,以石质石形布四时之景,春夏秋冬之变化,竹影摇窗,粉墙竹画,情景交融。造景之成功,竹之使然也,陈从周老师津津乐道,至少我也在这方面是受益匪浅呀!扬州八怪郑板桥,风中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官家关心人民之情由然而生。《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是书写人生如竹的精彩华章。

关羽画竹故事,传为美谈。至于竹画真迹,曹操是见过的,叶如剑,竿直冲云霄,品格高尚。千里走单骑故事,关公品格进一步升级、提升。令曹公敬佩得五体投地,一向以忠义勇集于一身的关羽,此刻化作人们心目中竹君,英雄无比呀!

宋代文同始画墨竹,倒垂枝叶,叶分阴阳,浓墨画叶正面,淡墨画背面。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楚楚有致,栩栩如生。

苏轼不单爱竹,画竹也深有研究,自创‘胸有成竹’一法,笔下紫竹,别出心裁。墨竹,很见精神。绿竹,野趣丛生。

郑板桥擅长画竹,竹清瘦而顽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背景是怪石立于后,题诗穿插其间,立体感特强。竹,高雅,超凡脱俗。特别是以草书中坚长撇法画之,竹画:叶多不乱,干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美矣!

吴昌硕画竹,浓墨写叶,临风飒然。淡墨为干,有通天之势。竹以韵示高下,气韵生动。

与竹有关词语,我喜欢“青梅竹马”,跟你成长过程中一路走来,悲喜苦同,甚至终身不弃,若是男女,爱是你我,爱到地老天荒,终极无限。若是同性,“何可一日无此君”,友谊长存。“竹报平安”,在信息畅通比较困难年代犹为重要,竹报就是写信告平安。有了平安,还有什么比它重要呢?“竹篱茅舍”,讲的是住处居所,简易却温馨,舒适而满足。“茂林修竹”,一语,出自王羲之《兰亭序》,大环境青山翠竹环绕,鸟鸣山更幽。

与竹有关园林,杨州个园,春景是经典之作,深入民心。沧浪亭中翠竹玲珑馆,是古时竹里居,现在的水竹居。风吹竹丛,如长笛轻吹:水流淙淙,似琴弦鸣奏。一片天籁。纳凉修养旅游好去处。怡园中四时潇洒亭,是六柱四角方亭,卷棚顶,亭东、北向庭院开敞,南有曲廊连接玉延亭,亭名取《宣和画谱》云:“宋宗室令庇,善画墨竹,凡落笔,潇洒可爱。”亭前一片竹林,四季青翠。此情此景似曾相识,旧家三径竹千竿,万竿嘠玉,一笠延秋。既能延季又能留客,四时与竹为伍,我们潇洒过好每一天。

与竹有关美食,春天一到,若去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有一道菜,素炒笋丝,很甜美。手剥笋,剥去一层一层皮,求嫩体部分,蘸小米辣和蒜配制的佐料,笋脆嫩好吃,味先甜后辣,辛辣可口。

故乡大理八大碗中一碗是竹笋,也是煮笋条,取春天竹笋,截成条,晒干备用,待请客时煮,去油脂减肥,下饭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竹有关题外话,种梧桐引凤凰有案例可寻,植竹引孔雀,西双版纳有。竹爱生虫,孔雀喜食,来回走动、松土,便于竹生长,孔雀生活。正确处理好植物种植与动物养殖关系,是创造鸟类天堂,人类幸福家园必不可少的。竹的重要,越来越明显了。擅长画孔雀的朋友孙建东、天羽、璐璐,是否注意到:孔雀和鸣,孔雀开屏。是孔雀最美时刻。有竹景,才生情。

绿竹漪漪,满是诗情画意。竹是绿化树,不论单植、群植,四季常青。竹常使我心领神会到诗“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中的况味。甚至我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一一能触到:其色、其声、其香,其味,体察冷翠,会意潇洒。

竹,乡土味很浓,文化颜值很高。谁说竹是简单的植物呢?而画家之笔,诗人之句,文人之言,真是道出竹的品格与无处不宜人的风姿了。

竹,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我爱竹。

文:杨道超

AI制图

编辑:陈希

编审:陈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