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艘航母的命名规则,或许真的被发现了,请看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01航母:“辽宁舰”,对应“旅大海战”

1894年11月,日军进攻大连、旅顺,与北洋舰队发生海战,因岸上炮台清军指挥官临阵脱逃,致使北洋舰队失去了岸炮支援,战败仓皇而逃。

此后,日军进入旅顺港,并杀害了两万多旅顺军民。

002航母:“山东舰”,对应“威海卫海战”

1895年,日军围攻山东威海港南岸炮台,清军奋起反击,日本少将大寺安纯都被炸死。只可惜,随着源源不断的日本援军抵达,最终威海南岸炮台失守。

随后,日本军舰围困住了北洋舰队所在的威海港,不断用炮弹和鱼雷攻击北洋舰队的军舰,李鸿章却下令不准外出迎战。此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提出突围出去,在广阔的海面上与日军作战,还有一线生机,但遭到李鸿章拒绝。

最终,躲在威海港内的十几艘北洋军舰,大部分被击沉,其余被日军缴获。丁汝昌眼看失败就在眼前,为了不让辛苦打造的北洋舰队落入日军手中,亲自下令炸毁了多艘军舰。而他本人,也因为不不愿意当俘虏,而选择了自杀,英勇就义。

威海卫海战,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战后经李鸿章建议,清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正式结束。

003航母:“福建舰”,对应“马尾海战”

1984年7月,法国远东舰队的6艘军舰,停在了福建马尾港的门口,随时都有可能发射炮弹。

从兵法上讲,此时里面的福建水师,就应该倾巢出动,在军港外,与法国舰队展开海战。要知道当时法国远东舰队只有6艘军舰,而福建水师则有11艘军舰。

如果当时的福建水师,趁着法军还没站稳脚跟,出港发动突然袭击,就是靠数量优势,也能击败法国舰队。

然而,当时的清廷却不敢和法国开战,并下达了死命令:

“彼若不动,我亦不发”

意思就是,“不打第一枪”,敌人如果不打,那么清军就不能主动去打,否则即使打赢了,也将会受到军罚处置。

如此一来,福建水师就觉得这仗打不起来,自然也就没有进行战斗的准备。一些高级将领,到了晚上,还会上岸去玩乐和休息。

结果,一个月后,法国舰队突然对马尾港里的福建水师发动了炮击。当时福建水师有的军舰,连舰长都找不到在哪里,根本没办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

最后,福建水师11艘军舰,全军覆灭,而法国舰队没有损失一艘军舰,伤亡也仅有48人,而福建水师伤亡人数则达到了3000多人。

004航母,命名预测:

004航母,有可能会命名为“广东舰”,与“鸦片战争”相呼应,警醒后人。